雨中的诉求
对于有些英文的翻译,我情愿做下修改,比如Adele的《Rolling In The Deep》的歌曲我更愿意翻成《坠向深渊》,而印度电影《Guzaarish》则更愿意翻成《雨中的诉求》。
这部片子是好友推荐的,且推荐差不多有一周了,之前大概的看了下简介,只因没时间一直拖到今晚才打开笔记本,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享受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视觉享受。片子一开始,电影的场景以及背景《微笑》的音乐一下就牵动了每一根神经,那些唯美安静的镜头,推拉摇移的拍摄手法结合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舒服。好片子无须证明,它从一开始就能牵住内心,让观者融入到影片中。
14年的手脚不能动弹,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自己余生的Ethan来说,我虽不能感同身受,可自己毕竟也经历过类似于这种状态的生活,想起父亲,更多的只能是歉意。一个小画面,一个苍蝇落在Ethan的鼻尖上,脚不能动,手不能动,只能通过脖颈以上唯一能动的脑袋来晃动驱赶苍蝇,苍蝇飞起来又落下,再摇头,飞起又落在鼻尖,我伸手下意识的挠了下自己的鼻头。Ethan连续晃动脑袋要将苍蝇赶走
自从看了《巴霍巴利王》,痴迷上了印度电影,接着看了《撤离科威特》,更加上瘾,又看了《雨中的请求》,感触多多,三部片子刷新了我对印度穷、脏、落后的印象。毋庸置疑,印度的电影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制作上已经远超国产影片十万八千里。三部片子各有特点:巴霍巴利王以高科技精美绝伦的特效,大气磅礴宏大华丽场景取胜。撤离科威特以真实海湾战争为背景,撕裂揭露国家政府不堪的一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及个人生命在战乱动荡中的脆弱渺小和无助。而这部拍摄于2010年的老电影雨中的请求
《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本电影所有原声中唯一一首纯正英文的歌曲,全片共出现两次。第一次由母亲在酒吧翻唱,那时候伊森年纪尚小,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展望。第二次由伊森自己在母亲的葬礼上吟唱,这是对母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讽刺。
世界多美好,生活多美好。伊森有爱他的朋友,医生,徒弟,母亲,尤其是他的看护,十二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超越了一切的爱和奉献。
世界多美好,他却如此痛苦。别人难以忍受的仅仅60秒的无法动弹和难以呼吸,他却捱过了十四年的漫长时光。别人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却只能任人摆布。
那些想要自杀的人,你看生活多美好。你至少还拥有自杀的权利,而有些人比如伊森,他们甚至连这都做不到。他们只能承受痛苦。所以,你们并非最不幸的,那么,还有何理由寻死呢?
早前不知看过哪部印度电影,百度男主角,发现他曾参演的电影里有这部8.6高评分的《雨中的请求》,马了下来。前几天在微博资源帝的推荐下看了《恋战特工王》,又百度了男主角,发现他就是《雨中的请求》的男主,毫不犹豫下载了下来
剧情在某些方面有点过分脱离实际,比如陷害男主的罪魁祸首逍遥法外,比如男主不计前嫌慷慨教导仇人儿子。影片在探讨一个人生命的社会性,当生命本身成了折磨,男主却被社会剥夺了安乐死的权利。相比影片最后那句经典台词,我认为某个镜头一闪而过的游行民众所举的牌子上的宣言更有代表性:free to live, free to die.
联想到前几天刚刚看完的《自杀专卖店》,发现两部影片刚好相反,一部是在“全民自杀”的社会中唤醒生存下去的希望,另一部是在“自杀违法”的社会中寻求自杀的合理性;前者画风扭曲诡异,后者每一帧都能构成一副上好的油画。
ps:结尾的经典台词:Break the rules, Forgive quickly, Kiss slowly, Love truly, Laugh uncontrollably, And 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总体很完美,从画面到节奏都把握得很好。安乐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争议的话题,更何况是在笃信宗教的印度。结局不出所料,官方拒绝,自己解决。其实这正是应该给那些顽固的政客和腐朽的法律有所启迪的片子。人的生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尊严,生命又和所依托呢?
扣一颗星是因为有时欢快得略诡异的bgm。
记得之前做过一篇英语阅读也是关于安乐死的。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是荷兰,大概记得整个过程是当事人申请之后,由两名主治医生统一,并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再冷静思考一下,如果还决定安乐死,就可以批准了。当然,现在安乐死合法化的地区越来越多,这种衡量机制应该更合理了。
其实有关安乐死的新闻也有不少。我很欣赏当事人的豁达。
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把尊严和体面视得比生命还重要。
事实上,如果冷静的想一想,这样的生命最后一程是什么样子的
雨中的请求:若不能给他活着的自由,也请给他死亡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