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和杜可风的组合碰撞出的火花全都尽情融进醉人的光影里,以至于初看风月,满眼都是泛黄的胶片风格,老上海,莺莺燕燕,沉闷压抑的大宅门。
一直有人说风月压抑,让人看着喘不上气。我总算知道为什么。
那个背景下,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寻找灵魂的寄托,然后在时代的摧残下一次次破碎。人变得扭曲,疯狂。
两条鱼缸里的鱼成了姐姐十年里的消遣,何赛飞歇斯底里的发泄着苦楚,画面一转,到了繁华的上海,郁忠良衣着体面神色轻浮的给鱼缸里的鱼喂食。我看出来了,姐姐所渴望的
细腻的影像视觉、艺术感极强的画面还有不断变化的摄影角度让影片在视觉上非常的唯美,但在影片内容方面,三段错综复杂畸形的爱恋却十足是悲剧。
全片都弥漫着东方式的情调,通过描写主人公病态的爱与恨把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的风雨创伤揭露无遗。在那样一个封建守旧的地方,那样一个受礼教限制的江南大家族中产生的如毒药般的爱情怎能顺利?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爱与恨,忠良的童年阴影、阴差阳错下加入的拆白党等让他对于爱情,对于自身爱的能力给予了否定,他最后想爱了,却怕了,他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而如意退婚的伤疤以及被囚禁在深宅大院中的无奈都在最后衍生成为对于爱情的潜意识对抗。
影片中忠良的姐弟恋,与如意的爱恋,如意与端午的主仆恋都是那么的矛盾与病态,这种在封建礼教阴影之下产生的畸形爱恋致使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挣扎感能否让观众产生共鸣呢?
也是毕业了心无挂碍,这才看看文艺片,两个小时电影中间暂停了两三次,其中一次还是跟朋友聊天去。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Z以前的剧透,所以剧情流水一样淌着,我知道它到哪里去,也就不急了。看完风月我才理解张艺谋对巩俐的用心良苦,巩俐到底不是南方的女人,举手投足都略显笨拙,容颜也少了那水乡娇滴滴的标致,像《风月》这般安插进荷花悠悠的江南,实在不够伶俐可人。也难怪,《妻妾成群》好好的园林景致被张艺谋生是改成了干涩的乔家大院。陈凯歌倒是不管那么多,许是在《霸王别姬》里用得顺手了,便直接拿了过来,可惜仍是洗不掉北方的淳朴味。
看片子的时候就在想,谁演如意更合适,而周迅几分钟的客串倒让我茅塞顿开,想起周迅在《橘子红了》里面的表现,若和巩俐角色互换应是更好了。巩俐年纪总是显得老成,不如去客串一下风尘舞女,而周迅纤巧的瓜子脸,干净透彻的江南韵,偶尔叛逆的灵气,实在更适合如意的性格。而且总觉得,演小如意的瘦骨嶙峋的姑娘长大也是更像周迅,而不是巩俐,很难想像在压抑的庞府里,抽着大烟,还能长得那么丰满
时间还是不是太晚,我来818。
在重看了第十放映室的《张国荣*我就是我》,忽然发现《风月》的摄影的杜可风,由于对《东邪西毒》极其崇拜,我也就很想看看杜可风的其他作品。于是,我决定看《风月》。
从摄影角度讲,又是一个很典型的杜可风式的慢镜头、摇摆、光晕等~
这个不说了 还是说编剧吧
这个编剧是陈凯歌、王安忆、舒淇(这个舒淇是哪个?我才学尚浅不知道呢~)先鼓掌,编剧很厉害。陈凯歌的导演可以忽略不计了。
总体,这部电影吧感觉不是很好,节奏不紧凑,
我很少看电影会急的,持续2/3个小时,主角不讲话的电影我都不会急,比如金基德的《空房子》,但是这个电影,不得不说,有点缓~
但是我仍然选择给个“推荐”因为我觉得作为男人或者女人都要看过才好,放过封建大家族上海大染缸的背景(这个太沉重,电影里面表现的也比较具体,比如清纯的周迅再次出现时也变得不如当初,这个背景比较复杂)不说,
女人必看看后更知道男人都是怎么骗女人的
哥哥在里面可是玩了所有的招数,包括甜言蜜语、欲擒故纵、轻声细语、骗、哄、玩神秘,能玩的都玩了。
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无疑是明显的,其实无锡跟苏州等江南地区恰恰是近代化最早最快的地区,鼎鼎大名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当年是盛宣怀家的丫鬟,而盛家那种职业经理人的模式,官僚间用丫鬟联姻的平台,让周围的小康。甚至小富人家女子都以当盛家丫鬟为荣,这种思想的开明、制度的进步、以才为先的平等,恰都出现在江南。所以我认为导演视野所投向的,是人性的、心理的角落,庞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正史的光辉下去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被时代抛弃的人
1996,爱情,无关风月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