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版的优点是美术,和市川昆是美工出身有关。开篇第一个画面是樱花带雨,一看就是很聪明的导演,和原著四姐妹故事中带点伤感的美非常契合,而且电影的主题在姐妹情谊,以几次赏樱游玩串联,最后姐妹分离,以一个抽象唯美的赏樱画面作结,樱花带雨确实就是最恰当的开篇。
还有一部分的美术体现在服饰装饰上,影片中有不少细节呈现,原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描写的家庭是没落贵族,莳冈家曾经是大阪三大富裕家族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设置,所以姐妹们的赏玩趣味,服饰品味
开头结尾的赏花片段异常愚蠢(不是说花和风景:是说人的动作和电影编辑,特别是已经被大林宣彦戏仿过的帧率变化),前半部分的黑白闪回也令人痛苦。不过对于那些奇特、略微超出现实范畴的灯光布置,一旦你意识到那也许是一位三十年前已拍出代表作的导演在一个奇怪的场合下致敬五十年代的B级彩色电影(这部电影也几乎都是在布景中拍的),而不是八十年代黑泽明式疲软的蓝绿光,你就会觉得它们无比美丽。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像一种多线化的成濑,充满了奇妙或怪异的场景,取决于你怎么看
趁积雪未消,看完了谷崎润一郎的《细雪》。草草一句书评之后开始看83年拍摄的同名电影,到底还是视网膜的物什更吸引人。
老电影的年代感使其与原著更为贴近。剧情基本完整,但也正因为追求这种完整性,剧情安排过于紧凑,失去了原著中细腻绵延之美。四姐妹中剧情分布基本持平,无主次之分,致使脉络欠明朗,更像是拼合。且由于篇幅所限,完全舍弃了与邻人的交往。扣掉一星。
演员气质基本符合原著描写,吉永小百合饰演的雪子更是完全满足了我对这一人物的想象,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处于新旧社会之交的人物性格
近日在读日本文学大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又正好收了其代表作《细雪》的电影纪念版,所以谈谈《细雪》这部日本文学和电影中杰出的“纯美”作品。
细雪,静静落下,悄怆幽邃,如大江东逝般不可遮挽。
日本人将初雪称做“风花”,极言细雪的缺乏质感。在日本文字里,花和雪总有着必然联系,“风花”是指初雪,“花雪”却又用作专门季词描写落樱,只因樱花落下亦如冬雪随风阵阵飘零。
还记得《悲情城市》里的手卷写道,“尽情飞扬吧!我随后就到,大家也都一样”,仿佛尽情飞扬的落樱便该是人面对死亡的最佳态度。日本文化素来推崇武士精神,樱花的猝然逝去便给了他们极佳的红尘注解,而侯孝贤的引用则多少沾染上了缅怀的色彩。
1983年,由东宝公司投资,市川崑导演将谷崎润一郎名著《细雪》改编为电影,并由市川先生亲自主持脚本撰写。这是《细雪》第三次被改编为电影。东宝的这一版《细雪》,不啻20世纪80年代日本顶尖影人的聚会,直至今日,影片仍被X世代青年推崇为“最受欢迎日本本土电影”第9名。这是市川先生的成功,更是日本传统文明同现代社会洋流融合的表征
《细雪》大制作!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