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可能对自己的未来制定了万分完备的计划,但是生活中仍然充满着无数可能的变数,有让你感到高兴的,有让你感到痛苦的,有时又让你哭笑不得。
就像法国人常说的,C' 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一个始终怀才不遇的钢琴家以为自己的才能是忽然得到世人的垂青,却不料却是自己的妻子为此付出了身体的代价。之后,在与妻子的争吵中,他只是想赌一赌气,愤然离开了妻子,却不料酿下了此生永远也不能挽回的大错。当他早已万念俱灰,不再向往什么“爱情的甜蜜”,却想不到又受到一位美女的青睐,当这位美女感到此生已经找到完美的归宿,却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人生结局是为自己的至爱——“挡了子弹”……。
收拾完种种痛苦的心绪,钢琴家重又回到原本工作的地方,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Truffaut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至情至性的家伙居然把一个本该让人感到万分哀伤的故事,说的居然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我想,这就是法国人看待生命的方式。
虽然看到现在最喜欢的还是《四百击》,可是《射杀钢琴师》也是动人的。
我不晓得是不是因我是一个常常偏离主题的人,所以看得最动心的地方,是在农场里,钢琴师和两个古惑仔哥哥回忆过去。他作为一个天才音乐儿童被带离农场,然而最终他又回来,作为一个杀人者,姑且不论是自卫还是别的啥。
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无论你逃离多远,都会把你带回来。而且是弹簧式的,你挣得越用力,回来的就越彻底。
你所走的路,看似每一步都在远离家乡,可是其实,每一步都是在引领你返回家乡,返回母亲。真的呢。
特吕弗的,看完之后,跑去看影评,同学们发表了一堆专业意见,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什么嵌套式的叙事手法,一堆一堆的。
我没想法。我只对钢琴师感兴趣。
说起来,这是个命运古怪的家伙,他爱弹钢琴,女人爱弹钢琴的他,他因为女人爱他爱上女人,然后女人为他而死,第一次是咖啡厅女招待,第二次是小酒吧女招待,每次爱情后,他会回到钢琴旁,面带笑容继续演奏。
一次还好,两次还好,但如果这是一个诅咒呢?如果周而复始,永不止休呢?长此以往,他靠什么活下去呢?看的时候,我忍不住这样想。
电影什么也没说,只有屏幕最后,钢琴师诡异的微笑。
真叫人害怕。
特吕弗作品集中,最期待的《射杀钢琴师》,在TLF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C版字幕了,特别感谢,世界因你们而美丽。
......
看完后,想着,到底是什么让我从中意戈达尔,进而转向喜欢上了特吕弗。论其不同,那真是可以说上三天三夜的,就说我是要认真接触特吕弗的吧。那是在看《精疲力尽》的专论的时候,某一处有提到,实际上,《精疲力尽》的项目是属于特吕弗的,但不知怎的,特吕弗就随手把他交给了戈达尔了,之后,两座电影史上的丰碑就这么被建立起来了。一个是《四百击》另一个是《精疲力尽》。
特吕弗的作品总有着致敬对象,是有所指的。《四百击》是献给导师巴赞的一曲赞歌;《射杀钢琴师》,则是献给自己所喜爱的侦探,B级电影的一首长诗。在保持着上一作《四百击》里流动的,随性的摄影风格下,电影里,用名字作为符号,多次向美国文学的经典元素做出致敬:作家威廉萨洛扬,查尔斯,卓别林,戏剧演员马克思。这属于特吕弗的趣味,也是他在给自己的电影贴下的标签。而从叙事上看,故事始发于一场不知其理的追击,在高反差的打灯环境下
【射杀钢琴师】孩子气的特吕弗,自有自的哀愁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