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很喜欢的一个综艺。在演员的演绎下,仿佛带你回到了那个年代,置身其中。只是解说不太好。
印象很深的,
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蔡琴:“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
萧红:“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吴聪灵“我是这社会的一员,并欠你一个道歉”。
袁志超:“我大声的告诉他们,你们欺负老百姓,老百姓绝不会轻饶你们!”
还有一些作者都记不清楚了,
:“聪明的傻二哥,你到底懂也不懂?”
“世界啊,今天,我,一个母亲,向你们交出了她可爱的小男孩
节目的情境代入感很好,有教授的讲解,有读信人的感情烘托。只有主持人在跳戏,好些个回味时间,都被她生硬打断,硬被带入下一封信。换个有文化的主持人,或者用文学院的教授做主持人都好。喜欢听教授们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背景讲解。不喜欢主持人。另外,推荐信的顺序也不太看得出来,以情为序?以历史为序?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自己会有自己的感悟,并且会接触到或多或少的评论和弹幕,那么这档节目到底应该怎么看,应该打多少分,主持人和嘉宾到底合不合适,这些也在网上有很多争议,看来看去,始终觉得不合心意,还是自己写写,不吐不快。
首先,到底应该怎么看《见字如面》这档综艺节目。大家看这档节目,或者是确实喜欢,或者是听说这档节目好看,总之都是一些有点文化底蕴的,但我想大部分的观众都是跟看普通电视剧电影一样,点播放,看的时候也觉得很感动、震撼,我个人更建议应该像看书一样来看这档节目,至少要读三遍,才能品读出这档节目的真谛。(有人说,节目里有嘉宾的分析,为什么要看那么多遍?因为这是节目,嘉宾不可能把全部的理解告诉你,不是因为他不想说,而是不能说,这些下边再说)第一遍我们会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就要索引相关的资料,了解写信人、收信人的人物生平,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档节目我翻来覆去地看过好多遍,最喜欢的阅读者是王耀庆、何冰及徐涛。主持及嘉宾里两位女士稍显聒噪,杨雨教授的言论总体有点“教条主义”,有很多我自己是明白的或者在其他书中看到过。许子东老师因为阅历广些,所以说出的东西会发人深思。
原是写了一些感触,后来发现太过浅显,在这种纯文学题材的节目面前恐怕只算班门弄斧。我既不是厚德博学的文化研究者,又不是生活在信中人物所属年代的旁观者,为了避免贻笑大方,在此记录下了一些自己印象很深的句子。
第一期
不知道信是否能算一种文学作品?不管能不能称为,信应该是最真挚动人的文字了。
《见字如面》这综艺节目名本身就有一种文艺感和历史感,让很多期盼从文字中得到慰藉的人都有亲切之感。读信的人读的好与坏,现在回想,只能有个模糊的印象,就不去对他们评头论足了,至少在观看节目的这段时间是他们读给我们来让我们来知晓这些能引发我们思考的文本的。主持和嘉宾们,印象最深的是许子东(当然这主持加嘉宾只有三人),他的学识见解让我想起了读书时教现代文学史的老师,他们很像
我上一次写长信大约是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时候被限制用手机,书信里还保留着最后的情感记忆。情动的,茫然的,争执的,琐碎的,每每翻起,见字如晤。而现在,我们都退化到不费心思的只发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挚情感的表达方式仿佛在文化中断层了。接着我们会发现不知如何写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让人变得迟钝。
白岩松说,你有多久没谈心了?现代网络中,各种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却找不到人谈心。其实是一样的,谈心就像写信
《见字如面 第一季》火爆!终究没能完好无缺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