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影评的时候,我正打算带着妈妈和两岁的孩子去厦门旅游。下午无聊以为看个喜剧不错,没想到泪目了。
好多次生日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留言“十七岁生日快乐”,有朋友奇怪为毛总是十七岁,我说因为这是我最想回到的年纪,十七岁的我天天想杀了自己,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暗恋一个男的好久傻不唧唧告白了,被拒绝之后哭的跟女主一样傻逼,哎。。。。我操蛋的青春!
或许多数人的青春期都是迷茫的吧,没来由的抑郁,虽然生活并不那么艰辛,可是当时的我就觉得被世界抛弃的难过,难过几乎占据了我全部情绪每天每天每天。。。记得自己还认真的研究过该怎么死亡,又觉得自杀太自私让家人太难过,机械的学习放学,虽然每天住在家里却每天都没有看见过家人,快乐是个太难得东西怎么也得不到
然后三十岁的我回头看这个电影,估计就跟片子里的伍迪哈里森老师看这个学生一样,这就是小屁孩,明明生活没什么大事还觉得天都塌了,艰难的事后面多了去了,三十岁的我也明白片子里说的那句话,多么糟糕的事总会过去的
里面的亚裔小哥好可爱
看完《成长边缘》这部电影看到热评里有一个人说整部剧都是女主角一个人在发脾气,感觉没什么可看的,然后我很想说大概所有对这部影片没有感觉的人,都是因为没有过类似女主的经历,所以看不懂吧。
在一个家庭的孩子中固然存在着比较,而这种比较在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尤其明显,总会在某件事上一个孩子的光环压过另外一个,一个闪闪发光,一个暗淡无光,两个孩子为了争夺父母的注意力不断的发展着自己。
女主娜丁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光芒之下,认为哥哥才是父母心中的“完美”孩子
《成长边缘》是前几天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标签是青春喜剧片,英译名是The Edge of Seventeen,十七岁的边缘。回想起自己已逝的十七岁,突然就很好奇这会是个如何的故事,怎么样的边缘。
烂番茄的新鲜度更是高达95%。
片头出来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居然是华谊兄弟出品的小成本电影。
电影一开始,十七岁的女主角娜丁就风风火火的穿过校园走进教室,对自己的老师说她要自杀。而由伍迪•哈里森饰演的老师看了一眼娜丁道“我其实正在写我的绝命书。”老师坦言道,每天被你们这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学生折磨,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宁愿拥抱黑暗,空无一物,没我的日日好好过吧,fuckers。
这老师也太他大爷的帅了吧,娜丁被KO。
于是影片正式开始,女主用倒序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究竟为什么想要自杀。
女主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能激发自信并纯真自在活着的人,另一种则是希望第一种人立即原地爆炸的人。”
娜丁的哥哥达里安属于第一种。他从小就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看。长得贼拉帅,学习贼拉好
你总以为你是特别的,但是谁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以为你天真烂漫世界容不下你,可是大家善于伪装的模样未必是他们事故做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总有人一直默默的爱着你,别让你幼稚自私的刺一次又一次伤害他们。Here's what I do when I am feeling down. I get very quite and still. And I say to myself,every one in the world is as miserable and empty as I am,they are just better pretending.道理我都懂,可我23岁了依旧可以泪流满面地理解娜丁,那个17岁叛逆的我。
【成长边缘】这道坎,希望你能跨过去。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