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我必须来说一下,跟这片的效果一样,太好笑了!
首先呢,我是看了推荐来看这部电影的,但是!我找到了这部电影“Final Girl”,当时看推荐的时候没记清楚名字,就觉得应该是这部吧,先下载下来看再说。开始看了。但是怎么跟当时看到的简介不一样呢?剧情还挺无脑的,心里直呼,这烂片也值得推荐?而且打斗很假,无法直视,还有莫名其妙的剧情。可我还是看完了。然后我就确定,嗯,肯定看错了,我再去找下那部电影。这次找对了!名字其实是“The Final Girl”,就多一个词啊!终于找对了!
高潮部分在这儿,当男主出来的时候,WTF,跟烂片是同一个男主?那屁股下巴我应该没看错的!真真是哭笑不得。请给我一个笑哭的表情。。。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我专门去找了这个男演员的影人页面。他的作品前两部赫然躺着这两部影片!我真的笑疯了。
所以,记英文名字的童靴请一定要记清楚每一个词,不然不小心就看到烂片了。是不是同一个男主我就不敢保证了。
PS:经人提醒,片名是“The Final Girls” 还是有两处不同的,girl是复数
惊悚的地方直接跳过了,完全不敢看。
片中有两个设定很让我惊喜。
简介中就有说道女主角是穿越进电影里的,看的时候就会一直想她是怎么穿越过去的。一开头发生车祸的时候就会想是不是就穿越了?结果没有。
女主角闺蜜开车也漫不经心的,第二次以为要穿越,也没有。不过看起来开车的确要小心点,注意前方的路总是必要的。
最没想到的地方就是女主角在看电影时片场起火,他们知道幕布后有通道准备从那出去时,用刀划破幕布穿越了。
好新颖的设定,放的那部影片就是女主角妈妈主演的惊悚片,这是其一。
二是只要女主角妈妈开始念回忆杀,杀人狂就会不由自主的回到回忆中而无法伤害他们,作为拖延剧情的利器是再好不过了。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时还以为是破坏剧情受到的反噬,很搞笑的是进入回忆后所有人都会变成黑白色。
女主角在补习功课时听到的“要一直走下去,否则,我们就会被困住了”似乎是剧情的隐喻。如果不上通往营地的车就会一直被困在原地,无论走多远都是迷路。
当女主角到片尾完成后醒来,发现在医院里。然而杀人狂又出现了
对于恐怖电影的套路,大家都略知一二,什么“落单必死”、“探险必死”、“召唤必死”……这样的套路很常见,以至于在看电影时,观众都能猜出来接下来死的是哪个炮灰。
这部电影——《幸存的女孩》,则是反套路了恐怖电影。
女主麦克斯的妈妈年轻时出演过一部恐怖电影《浴血营地》,并因此而出名,但也因为她演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沦落为十八线演员。麦克斯的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逝世,三年后的纪念日时,麦克斯参加了浴血营地的放映。
电影播放后不久,影院失火,麦克斯带着朋友们穿过了幕布
这个电影的剧情我还是喜欢的,首先是戏中戏的设定,有新鲜感,而且最后还发生了合理性的逆转,总之请看——而且是耐心的看完,越到后来越精彩。
这片虽然戏中戏什么的,但是放心,不是烧脑的那种,请放心食用(啊???)
推荐指数:9
剧情指数:8
恐怖指数:3
视觉满意度:6(我觉得这个选项多余了,不过有几个场景挺美的,加了这项~)
要说起恐怖片的套路来,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日本的瑜伽轮滑女鬼和掉进面缸的小孩系列,伽椰子和贞子几乎是亚洲恐怖片的代表性角色。不过话说也是,不论是韩国恐怖片主打的心理惊悚,还是泰国恐怖片专注的多样化类型,来来往往层出不穷的角色里,还真就属日本的恐怖片里这些不讲因果不讲轮回的女鬼最是吓人。而在注重写实的欧美恐怖片界里,比起亚洲恐怖片偏重于心理的惊悚,欧美恐怖片更喜欢视觉化的刺激,鲜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诞生了杀人狂这个重要的欧美恐怖片类型。《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电锯杀人狂等题材的变态杀人狂电影相继出现,尤其是德州电锯杀人狂近几年都还推出过新作。这些同样是不知道来路背景,见人杀人见鬼杀鬼,同样不讲究因果报应的杀人狂大约是唯一可以跟日本女鬼一战的欧美恐怖片角色了。
《幸存的女孩》从海报就透着一股浓浓的向80年代的恐怖片致敬的意味。黑色的边框和曝光过度的寡淡配色映衬下,正中间站着青春靓丽的美女,背景一团黑乎乎的男性杀人狂,手中高高举起的大刀表明着危险的靠近
《幸存的女孩》豹子的尾巴有点长。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