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爱和希望之歌
——从《乡音》序幕看《乡音》主题
范达明
人们都说《乡音》是一出悲剧。但它首先应当是“一支爱和希望之歌”(萨杜尔语)。它用独特的“乡音”来讴歌的。没有木生与陶春这对夫妻建立在辛勤劳动基础之上的小农家的“爱和希望”,及其伴随陶春被病魔即将夺走生命而导致这对恩爱夫妻及其充满希望的小农家的即将毁灭,就没有什么感动人心的悲剧可言。其实,在那近乎隔世的山区“角落”的近乎原始的社会存在条件下,这对劳动夫妻那独特的“爱和希望”,先决是作为一种既定的情境规定而贯串与渗透在全片之中的。很多评论对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点估计不足,往往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这对夫妻之间表面的所谓“男尊女卑”、“夫唱妇随”之类的“不平等”、“不公平”的伦理关系上,而在论述这一点时又没有从这一“角落”的社会存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入手,这种就事论事、随心所欲的评点,缺乏起码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观点,以致把影片本来赞颂的,事实上也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精魂”(王一民语)之美德的东西,当作了封建伦理的糟粕来加以贬斥
导演创造了一个电影的世界,这个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单纯剪花,或者说净化了,这个电影的世界完全是为了表达编导的意念购制的 。
影片提出了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真正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进一步铲除封建思想对普通人精神的束缚。影片的表层是清新淡雅的风格,内在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反思。
陶春,是千千万万中国妇女中的一个,是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形象,她是一个普通妇女,是一个好人,但却:也是一个新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道主义思潮开始抬头,影视剧也开始一扫过去的革命主义和集体主义,转而关注起了个体的需求,譬如《庐山恋》中那石破天惊的一吻,又譬如《芙蓉镇》里那句惊世骇俗的“还我男人”。其中,女性作为在传统社会中受到更多压迫的一方,在银幕上得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下面的这两部影片。
影片《乡音》以家庭为视角,洞窥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典型陋俗。在这个夫唱妇随的中国封建式家庭中,木生虽然爱自己的妻子,然而大男子主义思想却让他耻于关心妻子
乡音里的政治隐喻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