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部同期的反思教育体制的电影《大师兄》和《嗝嗝老师》调整一下,结果两者高下立判,或许本就不该拿来对比。两部电影都是牛X老师教育废柴学生然后感化激励大团圆的故事走向。《嗝嗝老师》加入了阿甘式的人物励志,体验式教学,因材施教,相信科学。继承印度电影一如既往的优质正能量,前半小时开始立人物,但是节奏把握很准确,为此我还特意暂停度娘了一下“图雷特氏综合症”这个病(女主身患此病,一紧张就打嗝),短短几个镜头就铺垫了她异于常人的特质和家庭关系的情感暗线,后面不做剧透
记的第一次接触印度电影是大学的时候吧,阿米尔汗的幻影神车。当时阅历不够,看电影的时候粗粗只能感受到电影表达的很细腻。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很感慨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
随着经历变多,思想渐渐成熟,也很幸运当时接触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阿米尔汗的,随后的几年间到现在结婚生子,对印度电影有一种本能的认可。
无论是从镜头的表达,亦或是印度电影想要传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能理解却又不觉得它是很生硬的表达着它想要表达的东西。印度电影总是很能抓住人的一些很微妙的细腻心理
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家长们挤在孩子的座位上,广播里放一遍校长的讲话,然后班主任再一阵广谱宣教与数落,之后再换课任老师的专门宣教与抱怨(抱怨咱班的孩子怎么不好),结尾可能也有内定学生和家长的经验介绍,听起来怎么都像一家人。全程基本没有互动。简直就是家长听话会。
《嗝嗝老师》里我看到了印度的家长会是老师逐个与家长交流的。看到这个镜头的那一刹那,我对国内教育的愤懑已经有从胸膛中迸裂而出的感觉。
我们的教育,看似9年义务,孩子们都上学了,但却让我有一种孩子被抛弃的感觉。学校的强势
昨晚和母亲一起看完《嗝嗝老师》,母亲很激动,不吝赞美之词,尽情夸赞影片中的老师。而我打开笔记本,空白的横格里,不知该嵌入怎样的字眼。
其实是惭愧大于感动的。
影片中,9F班的学生和我带的班级的学生情况多部分都很相近,他们都擅长否定自己,抱怨自己不公的局势;他们极为渴望别人肯定、注目的眼光,却绝对口是心非,作出满心的不在意;他们刻意做许多低级顽劣的恶作剧,很多时候不过是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谁又不想站在人群的中心被所有人认可,祝福呢?
他们是绝对幸运的
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具双硕士学位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妥瑞氏综合症)的中学女教师奈娜经过几十次的面试失败,终于被自己的母校录取,带领全校最差的贫民子女组成的9F班学生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
奈娜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之中,她一直对自己的父亲心存芥蒂,她认为父母离婚与自己的图雷特综合症有关系,她的父亲以她为耻,总是替她做一切决定,但是奈娜绝不认输。纵使在同学、陌生人的嘲笑中,她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经过努力,拿到了理科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之后,奈娜走上了慢慢求职路
嗝嗝老师是一部校园励志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师带领垫底班级励志翻盘的故事,引起我们对教育这个行业的思考。
电影里女主人公奈娜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受到嘲笑,受到讥讽,在妈妈的坚持下,她读着普通的学校,都说一个孩子的自信来源于母亲,耐娜的自信也是来源于母亲,因为母亲的坚持、关心、理念,虽说缺少父爱,但是她的成长母亲从来没有缺席,她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很充实。
因为校长的一句话,她一直都感恩遇见,励志成为老师,她决然的拒绝爸爸介绍银行的工作
《嗝嗝老师》人生就是场修行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