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man on the moon》中的表现,还是很有别于他在
《神探飞机头》和《面具》中的那些比较纯粹的夸张和
搞笑。
应该说他在《man on the moon》中的那种丰富而显得夸
张的表情,时而扭曲的声音,是为了片中的表达服务的。
虽然在形式上和以前几部纯喜剧有些雷同的地方,但是,
如果你整片的看完之后,特别是最后,他装得绝症,躺在
床上的那幕,和他的葬礼上放他生前的录影时他在那里面
的表演。
那绝对是一种升华。你会觉得前面那些夸张和变形只是一
种铺垫,必要的衬托。
慢慢让你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悲喜剧,有时你不知道你在
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你一直都在很认真的扮演着,
陷入一种执着,无论悲或是喜。
那就是一种幸福。
因为在这冷漠的世间,在别人善意或是恶意的笑声中,执着
才是最好的解脱。
回想的时候,在脑海里一直闪着的是影片最后的一幕镜头:
在他的悼念会上,金·凯瑞静静地躺在那掩映的花丛中。
背景是一个巨大的屏幕,正在放他自己拍的向人们告别的
录影(我当时怀疑那不是他真的死去,但是困惑着这一幕
背后的意义
《月亮上的男人》。
商人(Kaufman)安迪一直在问自己:幽默是什么?一起冥想的那个长得像耶稣的人告诉他,沉默就是幽默。
小学的时候读过老爹一本书,也在讨论类似的问题,也记得书里说过,沉默就是幽默。
幽默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纯的表演艺术的研究课题,而是哲学的话题。
涉及伦理的问题是:当你进行表演的时候,你是否还是你?
安迪用尽一生去寻找答案,用实验的方式而不是用推理演绎。“人畜无害”的实验比如说,让观众的电视“坏掉”十秒钟。“伤天害理”的实验,比如说为了讽刺性别歧视而自己表现出性别歧视,比如说为了讽刺恶霸而自己成为恶霸。
卓别林也是喜剧,憨豆先生也是。他们和安迪一样寻找着幽默的可能性,他们的路也不尽相同。是选择做民族英雄还是做众矢之的?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民族或是为了哲学,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对错。
最后安迪去菲律宾治病的那段我看懂了,不知道你们看懂了没有。在发现一切的所谓神医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他笑了。但是那笑必定不是苦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一种幽默。
一看到金凯瑞主演,我以为这是一部纯喜剧片,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部传记片,安迪·考夫曼短暂的一生。关于片中的很多喜剧镜头,我倒是没觉得它们有多好笑,反而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直到看完片尾,才逐渐理解这是艺术家的大胆尝试,类似于行为艺术吧。这有点像致命魔术,表演者已经把艺术当做另一个自我,以至于观众都被表象所迷惑了。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说真实的自我是不被外人所了解的,就像自己生活在了月球,也就是片名想表达的意思。喜剧之王有类似的感情,但大多数的国产喜剧片没有这么多深沉的内涵
在合适的情绪下看到一部好电影,就容易产生共鸣,又是或许只要是好电影都容易抽出你体内适合的情绪?我以前可能倾向后者,因为我谦虚且善良,自从我知道不是每颗豆子都能长成豆芽,我就知道不是每颗善心都能结成友谊。
昨晚上看的这部电影,在这之前的一小时里,我打完羽毛球,全身酸痛,气喘如牛,冲完澡躺在床上吹电扇,运动燃起的某种啡让我像喝醉酒,语无伦次,觉得什么都可以说,想在梦里,说着说着觉得漏了嘴,直到小小的宿舍变成了更小的4.3寸荧幕,才觉得,说过的这一切,都是刚刚好。
不喜欢技术流,把完整的电影分割,坏电影才容易被分割,但坏电影我不想浪费时间写(虽然我喜欢看),好电影,好电影就是……像恋人絮语里说的,只记得捏耳垂时的那种甜蜜感,却想不起(也不在乎)到底在耳垂里记录了什么。
我在这只“耳垂”里记录的,该是一种“我觉得就该这样”,没有规则,没有理性,感觉对了就去做,做到极致就是好。
mark
月亮上的男人:好看的剧情片 Man on the Moon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