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的解说声线,就注定要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星际穿越周边学习1⃣️——《星际穿越里的科学》
vol.1 关于科学 and电影
“深思太空 时间与宇宙的奥秘,会使一个人变得非常渺小,也许能降低我们的眼光,蹲下来专注地球,那该多好,但是,这对人类来说,终将是不可能的”
当电影艺术遇上宇宙科学和天体物理
曾经令人惶恐和恐惧的黑洞视界,却被filmmaker们描绘地如此美妙和美好,充满着浓浓的科幻色彩与配色想象
vol.2 关于宇宙与世界
“科学与科幻之间 源自深层次的创新驱动,了解未知的领域
卫星上的时钟比地面时钟每天要快38微秒。
一个有4亿倍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就在银河系的中心。
每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都有一个巨型黑洞。
如果一个人掉进黑洞,就会被黑洞拉成一根面条,然后被摧毁。
《星际穿越》尽可能地与科学保持一致。
南极是可以进行测量的、离太空最近的区域。
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6英里的小行星灭绝了一半的地球生物,包括我们熟悉的恐龙。
地球可能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直到今天,已有600多人到过太空。
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殖民火星,或建立围绕地球的永久太空站。
科学与科幻结合,将埋下未来创造力的种子。
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
纪录片是discovery拍摄的。
电影分级TV PG
the foundation of this film are ruled in real science.
Kip thorne(194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罗森布拉特最早提出构想,1984年博鲁茨基重新研究这个思想,并决定实现它。1992年第一次提出项目,四次被拒,2009年发射。
功能:捕捉地外行星的凌日现象。
技术:CCD(感光耦合元件)
2宜居带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行星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太阳系中这个范围是距离恒星0.99~1.70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就是1个天文单位)。
3开普勒16b 首颗围绕双星系统存在的行星。(二体?)
PH1,存在于一个四恒星系统,它是从开普勒观察的数据中找到的,发现者是民间科研爱好者。
开普勒9有两个行星,9a和9b。
4开普勒10b,最像地球,半径是地球的1.4倍,质量是地球的4.6倍。但是因为离它的恒星太近,他的表面都是液态的海洋——熔岩。
首颗太阳系外岩石行星
5开普勒186f,围绕红矮星旋转,距离地球492ly。
纪录片提出问题
个人很喜欢《星际穿越》这部电影,观看这部纪录片过程中就慢慢手敲出了这份导图
对这部电影科学理论支撑部分感兴趣的可 观影完后看导图做梳理 或 观影前为节省时间 大致了解该纪录片内容
对《星际穿越》拍摄详细过程有兴趣的 可观看另一部122分钟的纪录片<走进《星际穿越》>
[走进《星际穿越》]
我是看了电影再来看的这个,感觉确实不错,本来我看电影的时候还觉得想象力不足,故事有点俗套,但是看了这部科普片后,觉得也能理解,毕竟受限于科学,而且看了这个才知道这部电影确实非常严谨,连虫洞都是用方程式模拟出来的,真是厉害,而且作为一部科普片,真是非常有意思,确实给我科普了很多我不懂的东西,虽然感觉不够深入,但却非常有意思,尤其关于虫洞和黑洞的解释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可惜作为一个学渣,我还是没完全弄明白相对论,尤其还加入了引力以后……
说实话,感觉看了科普片后比看电影给人留下的遐想还多啊,毕竟总觉得电影最后的第五维和未来人类选中主角女儿的段子感觉有点时空驳论……而看完这个以后却能给人能多的想象,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呢?人类的科技究竟能发展到那个地步呢?
在看完电影的这一周里,我把电影的纪录片补完了,果然一部好的电影呈现离不开一个团队所有人的通力合作,更何况这真的是一个梦幻般的团队啊!!!即便是在物理学最前沿的物理学家,曾真实踏入太空的女宇航员,两位顶级顾问光芒映衬下,电影主创团队的角色也并不会显得稍稍逊色,而是让物理学家真正的从知性知晓理论天体到视觉上感受得到,也让宇航员把挖掘航天种子的希望寄托在这部电影上,大家都谦卑又激烈地融合了,创造出了一项影视界的里程碑(最离谱的是他们真的在电影拍摄结束后发表了论文!
《《星际穿越》中的科学》2014,宇宙浩瀚,探索无尽,电影人更是伟大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