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 Fuller的 作品,这个人被尊为美国B级片的教父。所谓B级片,就是预算不高,尺度不小的东西。好莱坞为了占领晚上12点以后的院线弄出来的产物。因为限制了观众年 龄,所以B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色情或暴力血腥的镜头,相对而言给了导演更大的创作空间。也就是说给你的资源少钱少,但是你可以玩点儿狠的,以保证你可以吸 引到不见得比大制作少的观众,说到这里怎么觉得有点儿耳熟?好像有点象广告界流行的飞机稿嘛,嘻嘻
Samuel Fuller是B 级片的热衷者,这部《红一》只花了500万美金,跟一般的二战大片根本就没法比。得到当年嘎纳金棕榈的提名,非常光荣。上线时被电影公司强行缩短到2个小 时,我现在看的这版是3个小时的,是为了纪念导演去世,在今年重新剪辑数码修正过的,很过瘾,只可惜不是导演亲手剪的。
二战的电影我都爱看,而且这部确实杰出,一开场的法国修罗场,黑白,油画才有的构图,就迷住了我。重新灌录的5.1声道也很给劲儿,包围感肯定是当年没有的气势。最厉害就是只用了5个人,就能描绘出二战波澜壮阔的欧洲战场
80分,看完红一纵队,才发现前几天看的《狂怒》里至少两处明显向这部经典老片致敬的地方,一是影片开头战马的镜头,第二个是用尸体完成对坦克的伪装。看了比较多集中于一役的战争片,刚看这部片子前半部分里小分队往来奔波于多个战场,觉得片子有点零碎,流畅度低,但后半部分,相对来说就要好很多。应该说,这是一部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非常值得看一下。
其中并不缺乏经典的镜头,比如给枪上安全套,呵呵,真绝了!比如队长安抚队员时说的那句话:“我们不会谋杀禽兽,我们只是杀死他们”。大概这句是军人解决自己思想问题的经典,所以在随后紧跟的镜头中,敌军将领就又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只不过将其中的“禽兽”换成了“敌人”;海滩登陆时被枪打爆的手纸筒和女孩儿送给老兵铺满鲜花的钢盔也是神来之笔;电影还不忘在最后来个首位呼应,不同的是最后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阳光的结尾,队员们背着几个小时前的敌人走向和平。
片中多处出现耶稣受难十字架的神像,一处是影片开头,苍蝇落满上帝之子看不见的深黑眼洞周围
其实看这片是偶然,那时网络不普及,我喜欢用压岁钱去买几部DVD,恩,只看战争片,买了《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还有这部《红一纵队》,很老的画面,但故事却精彩。
一个老队长,历经一战,二战又带着新兵菜鸟渡过难关。经历丰富,将北非,法国,比利时,德国的主要战役都以5个人的视角呈现出来。
有高兴,他们在坦克里帮女人接生,用坦克链拴住脚,用保险套接出婴儿。
有悲伤,看着集中营里成堆的骷髅,还有奄奄一息的孩子,让人心痛。
我喜欢队长,他老练,爱国,表面冷峻却关心他的菜鸟新兵,是一个完美的军人,而不是冷酷的杀人机器。
摘录几段;
“我们不是谋杀,我们是在杀人。”
"我要被阉割了吗(他踩到了地雷)?“
”不,只坏了一个,这就是上帝要给你两个的原因。“
总之,这是令我难忘的战争影片。
《红一纵队》
参加过一战的美军老兵,带着4个美国男孩,驰骋二战各著名美军战场,北非、意大利西西里、法国、德国和捷克等国,实在太牛了!
1938年,一只美国步枪连在一个不知名的中士的带领下,这么拼杀,最后还活了下来,太幸运了!
真假莫辩,宣传最重,美军的光环,都套在了他们几个人头上罢了!
最后,片中不死之队,经历了无数的战火考验,获得“铁字勋章”。本片提名198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皆丰收,只有观众浪费了时间!
总体来说,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在这部电影,我看到了很多其他电影的情节,比如说《拯救大兵瑞恩》,比如说《我的团长我的团》。
但是这部电影是拍摄于80年代的欸,应该说80年代之后的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都有一些情节的思考与渲染来源于这个电影。
这部电影的时间线,算是讲了美国对德作战的几次耳熟能详的作战,比如北非战场,比利时德国的钳形攻势,解救奥斯维辛等等,里面也反应了作者与导演的时代观。
二战中,美国表现了它作为一个年轻国家,所表现的责任,团结。所以,某种意义上
【红一纵队】每一场战争都是一次精神病人的集体出游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