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翻 校正 语病见谅
神女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上海。一个妓女母亲不堪欺压,在无助和怒火驱使下杀掉恶霸,因此入狱,但也令儿子逃脱恶棍的掌控。正直的校长保证将帮助女人教育他的儿子,令他前途可期。有些人把这部电影解释为对母性的赞美,但表面之下还有很多。
罗斯曼认为神女是对当代好莱坞“美国电影情节剧的更渐进式修订(a more progressive revision of the American melodrama)”(不知道这翻译对不)。所谓当代的“American Melodrama”
但其实,影片的核心关注并不是真正的女性的抗争或社会的批判(虽然它们也都内涵于影片的读解中),而是,加在一个底层女性身上的痛苦。影片着力塑造了一个底层女性的形象,一个悲剧的命运,导演似乎对如何讲清楚构成这一悲剧的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感兴趣。因此在我看来,如果真的要说这部影片的意图,它更像是一种控诉,对现实的控诉,这种控诉是在看清了部分现实之后的举动,惊讶、愤恨在先,无奈、接受在后,最终把情感内卷,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忍,最终是流泪、忍受、寄希望于别处$#
30年代,中国第二代导演登上舞台,中国电影完成了由默片向有声片的过渡,进入了中国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上海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从3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显出了其独立的价值。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处在战争时期,电影大多仍带有主旋律味道。
孙瑜导演的默片《小玩意》(1933)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歌颂心灵手巧的中国匠人,和他们“挺起胸膛向前”的乐观勇敢精神,充满了抗战年代的救国热情,抨击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这部片现在能看下去,95%是因为阮玲玉
昨天本地的一个频道播出了一部70年前的电影,错过了开头,可是凭着剧情,我大概猜出这是《神女》。阮玲玉女士的代表作。
印象中的阮玲玉总是一幅看不清面容的老照片,总是听到很多人赞叹她的演技和对电影的领悟。我曾经揣度,舆论做的都是锦上添花的吹捧,客观平实往往流于表面。中国电影70年前刚刚起步,以今天的角度能够入眼的的确不多。甚至我猜想,她的命运多舛和英年早逝成就了她的神话。
可是,看完了《神女》,我信服了。
作为一部70年前的默片,没有色彩,没有音效,演员的肢体动作是最重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动作的夸张变形,除此之外,阮玲玉的表演近乎完美。第一次看清了她的娟秀的面容,说倾国倾城未免夸大其词,但是她眉间的似有似无的哀怨,眼角烟笼水寒的迷朦的确十分吸引人;较小的身量,孱弱的体形,是让人一见便会心生爱惜的可人儿。虽然脚本没有任何提示,为何这样一个坚韧美丽聪明的女子会沦为暗娼,在那样礼教森严的年代又是如何有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儿子,但是她的遭遇足以让富有同情心的我们深深陷入对她的怜爱。
神女
神女:关于教育的教育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