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近几期的《局部》第二季感觉深度明显不如第一季,陈老师把空间放在大都会,主题选择规范与偏离,每一集或古或今或中或外,都有一个切入的点。但讲来讲去多是些上网能查到的陈年旧讯,或早已定论的公案。新鲜个性的东西少。我以为能不能把问题说得通透还是要和积淀有关,比如卡拉瓦乔那一集,就明显好于其它几集。看得出陈老师对这位前辈有着深深的爱,那种“落着自己爱慕的凝视”“你刚刚爱上一个人,心里不知道怎么办就会画成这样的画”,只有爱之深才会想的出来。而其它几集相对多是蜻蜓点水
我没有去过美国。
当我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里是陈丹青的口吻。
几年前我看局部1,忘记出于什么原因了,看了一半就搁置了。居家隔离的时候,打开最新的局部3,讲意大利的湿壁画,看了5集,更新得太慢,我就转过头来看局部2了。发现这一季是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拍摄的。片头那段关于美国的介绍,开始每集都听,后来我就直接跳过了。
整个这一季,我感觉,都是围绕着“规范与偏离”展开的。
19世纪,和那些沙龙画家相比,印象派无疑是偏离的,同时偏离的还有库尔贝、杜米埃、巴比松画派(米勒、柯罗)
在开始看局部第二季之前,我完全没想到会在大都会博物馆拍摄。
大概是被围困在疫情里太久了,以至于泰特,MoMA,古根海姆,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名字对我来说已经触不可及了。
我是个很爱看展的人,从初中开始主动的寻找想看的展览,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确实,对绘画的了解是必须伴随着实践的展开的。只有在实践中思考,经历,才能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画者在笔触、材质中贮藏的时间与思考。
所以我爱看局部,也爱陈丹青。我不再像年少时那样觉得陈丹青将自己置于“画家”的身份中是一种故作清高
我的公众号久未更新,因为久未有所感。
隔离让我这个过于投入工作的人,终于有了时间重塑自己的美学感应系统。重启系统是一件累人的事,拖延且懒惰的我,就像我那台用了七年的老笔记本一样,开机时间过长,无法利用碎片时间快速完成启动,又或许,这又是我给自己找的又一个借口。
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不愿意直视自己浅薄俗气的内心,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但是总将毛病美化,使之显得像一个可爱的小缺点,甚至洋洋得意,觉得可爱的小缺点是人性的一部分,使我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局部 第二季”陈丹青新作,悬挂在美术馆的墙上的时间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