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 重庆好像都是雾蒙蒙的
那时候 重庆的大巴车都是烧气的 (当然还有用电的)
那时候 重庆满街的出租车都是红色的拓儿(现在虽然是黄色的羚羊和纽约的 出租车一样的颜色 但是我们还是沿用拓儿的叫法)
那时候 车牌照都是挂的川B
那时候 一块钱能买五个酱肉的小笼包
那时候 2两小面只要一块五
那时候 的吃的泡菜是自己家里的坛子泡的
那时候 我爸 是抽的五块的宏声
那时候 去解放碑 好吃街那家山城汤圆是必吃的
那时候 我是很害怕迷路的
那时候 没有美美
那时候 最好玩的地方是科普中心
那时候 解放碑巡逻的 不是穿溜冰鞋 开高尔夫球车的警察MM
那时候 石桥铺的华西妇科医院 还是唐肥肠酒楼
那时候 重庆没有轻轨
那时候 李家沱到杨家坪是要坐船的
那时候 出租车司机的工资能超过一千
那时候 较场口转盘 还是个公园
那时候 南山的一棵树 只是一棵树 不是水晶玻璃棺材样式的观景台
那时候 南滨路 只是一片河滩
那时候 火锅里的午餐肉没有现在那么多淀粉
那时候 洗头是用的海鸥洗发膏
那时候 黄角坪是有装甲车开上路试车的
这部剧的主角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棒棒们,但是我却更想聊聊于芳。
有一句话:bady changes soul never. 灵魂不会随着身体改变。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于芳身上最合适,我是98年的,比这部剧还晚一年出生,愈发觉得像于芳这样的人不管生在什么样的时代都会有一番作为。
于芳的出场是为了逃离农村换亲的恶习,一个人就上了去城里的公共汽车。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叛逆让她即便她哥哥硬拽她下去她也坚决不下车,即便去城里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她也偏要去闯一闯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追剧时会跟着瞟几眼,长大后已经完全没了印象。最近朋友推荐,决定完整地看一遍。看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安利给其它朋友,因为真的太经典了!
●演员:看剧的时候就不时地感慨演员们的演技实在太好了,不管是主角还是群演,甚至里面的小朋友,你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他们就像是在过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用力尬戏的痕迹,也因此给观众以特别真实的感受。这是现在的一些粗制滥造甚至哪怕是高成本大制作的戏所无法企及的,真心感叹现在好剧太少!
●方言:我看的是原汁原味的四川话版本
可能我认识的重庆人太少,好像现实生活中重庆人不是像剧里这么讲话啊,调子扯得很高,像唱戏一样,像黄梅戏,简直就是在生活中唱戏,调子相较宿松话更单一,很多词汇一模一样。
长江这一线,从上游重庆到下游南京,大概都是明朝官话直系后裔。里面漂亮女孩子确实很多。结局干吗搞那么惨嘛。
第一部比第二部更有意思的原因,除了90年代更纯粹可爱之外,也因为第一部支线剧情丰富多彩,比如巴倒烫、胖妹、车车灯,知青往事把村里妹子搞大肚子就回城,还有江疯子讲起自己做生产大队长的时候斗死人
父母是四川人,小时候看的最多的台就是四川台和重庆台。上学之前从来没有去过重庆,关于重庆的最初记忆就是《雾都夜话》和《山城棒棒军》。
2020年准备渝特办面试,压力很大,思想包袱也很重。闲暇时间就会又找来山城棒棒军来看,熟悉的乡音。好的作品就是返璞归真,什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棒棒军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它传达了一个很正确的价值观,只要你勤劳,无论是当棒棒,当火锅店服务员,当销售,你都能在重庆扎住。
我当时也觉得,我就是一个棒棒,负重前行,只要我不放弃
【山城棒棒军】经典的良心剧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