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新衡山电影院看了张艺谋这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下简称《摇》)的35mm胶片版本。影院放映质量堪忧,但影片质量有保证,尤其是片中几个主观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想展开来说说。
所谓主观镜头,即我们常说的POV(point-of-view shots),顾名思义就是指电影中的角色看到的人事物,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这部《摇》除了少数几个部分外,都是以小主角水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来向观众展示水生看到的世界,我选取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镜头与君分享。
老上海,或者叫做上海滩也好,在银幕里似乎总是一个样子。十里洋场里交际花围绕着黑老大,弄堂旁的小巷里小瘪三后面跟着讨生活的被生活抛弃的人。
在这部电影里也不意外,乡下的少年跟着叔叔,走在黑老大的身后,低声下气的在讨生活。被一手创造的交际花在歌舞升平中一天挨着一天过活。而整部电影撑起这些的,可以说,完全是真正可以配成为演员的演员。
李雪健不是杨善洲,而是一个给大人物溜须拍马露笑脸就认为可以与其作为亲人的可悲的小管家。李保田不是喜来乐,而是一个不讲情面笑里藏刀的典型的上海滩大人物。巩俐不是打官司的秋菊,而是一个空有驱壳,灵魂被金币叼走,同时又期待着小幸福的交际花、心里住着小女人的大明星。
以这些老演技派作为班底,再加上整体演员演技同时在线,影片的质量不会差到哪。但是这部电影犯的最大的错就是,太依靠演员了。在男人们用谎言铺垫出来的华丽世界里,女人们为了欲望堕落,同时也因为对一些不现实的东西而彻底被世界所清除。与此同时,一个少年经历了这些无能为力
搖啊搖,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誇我好寶寶……
——童謠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是張藝謀導演1995年完成的電影作品。還是那熟悉的張式創作途徑,影片取材於李曉的小說《門規》(抽空揚揚去讀一讀),編劇是畢飛宇。電影中多次拍攝小男孩以及後半段小女孩的面部大特寫,試圖借用孩童的那澄澈的眼神,為燈紅酒綠的世界除去那一抹塵埃罷了。
“第一天”“第二天”……“第七天”電影採用了線性板塊狀的敘事形式,這不禁令人想到了多年以後,余華的取名為《第七天》的小說作品。雖然時間進展得很慢
还不错,就是太短了,没怎么展开。
我一直以为李雪健在里面肯定是最狠的角色,深藏不露,就等那一天,坐上老大的椅子玩老大的女人……结果突然他就死了,还是替老大死的。
然后我就一直以为傅彪在里面肯定背后藏着更多的秘密,就等那一天,坐上老大的椅子玩老大的女人……结果他就是一条听话的狗,没劲。
结构有点像古龙的《流星蝴蝶剑》,但是太短了。
巩俐嘛,不说了,不用我说,女神还用我叨逼叨叨逼叨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刻意营造的氛围破坏了美感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