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视大明为自己的家,刘伯温、杨宪等则把它当为一统天下的国,李善长、胡惟庸等在二者之间苟且。朱元璋心思缜密,自举义始,便权衡利弊、断章取舍,虽博纳众言,但无时无刻不以自命为左右,至治国理政,更以治人为甚。为使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不惜殚思竭虑,废除旧制,循环制衡,错综蛛织。朱元璋生,百官畏惮,矛与盾尚力衡,一旦驾崩,则此起彼伏,终归祸乱。
场景,道具和群演差,剧情不符合历史,但是电视剧后半段非常精彩,人物性格非常鲜明。
1.前半段描述朱元璋统一全国,战争场景差,剧情不符历史且颇多不合理之处。群演水平非常尴尬,一般人估计很难看下去。
2.后半段朱元璋整治文武大臣,杨宪/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朱元璋之间的斗争剧情精彩,虽然可能部分不符合历史,但作为电视剧充分展现了每一类人的特点,是成功的。
杨宪
杨宪是有胆有才的人,更是贪念权位的人。所以他一方面通过治国安民的政绩获得权位,另外一方面媚主求荣、结党斗争获得权位。
持动易,守静难。
功名之心文臣武将一样旺盛,文臣耻言利,有涵养。所以懂得隐藏。
有些事情热闹起来看不清楚,冷静下来才能看清楚。
赏而不能制,那就暂时不要赏。
一个人哪里能成了党派
繁华皆是云霄虚幻之境。
患难时下,大有可为!
只看天不望地,早晚要踩空道
不怕他们相争香斗,就怕他们不争不斗,抱起团来跟上面过不去。
心字上头一把刀,要忍,而且要一忍再忍。
引而不发,比离弦利箭更厉害。
是非曲直难断,流言蜚语不绝。
在朝廷做官,就跟登山一样,有些人爬了那么高
聊电视剧里的刘伯温和李善长
对历史上的刘伯温和李善长所知并不多,相对而言,对刘伯温的偏好多了一点,源于读过无数次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唯一一句还能记住的刘伯温的原话。今天聊刘伯温和李善长,是聊胡军版的《朱元璋》里的这俩人。
在胡军版的《朱元璋》里,刘伯温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演员演的好,看着顺眼。但片中刘伯温的言行举止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人之处,反到是觉得他还不如李善长。
片中的刘伯温是给朱元璋和胡惟庸合谋害死的,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上的药而死的,胡惟庸则是听了朱元璋的话“别让他饿着”而前去送药的。
在整部电视剧里,刘伯温给人的感觉,过日子也好当官也好,始终很窝囊。前后两次离京回青田。第一次回青田是马皇后把他接回来的。第二次则是刘伯温自己吵着似的要回京城的。自己吵着似的要回京城的,那还能被朱元璋看的起吗?
刘伯温在青田老家过日子很清贫,他吃不起这份苦,所以要回京城,有甘愿被朱元璋利用也不愿穷死于老家的样子。结果第二次一回京城就被派去调查驸马爷走私大案。
耗时两周,46集刷完
无需考究其历史严谨性,毕竟农民皇帝出身的朱元璋身上具备太多色彩,我甚至觉得在剧中朱元璋成功的太轻易了,比起三国里动不动敌我双方一百多万部队互殴,以攻坚,摆兵布阵,设伏,耗时近三代人都没能完成统一。朱元璋不到四十岁,花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全国统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这部剧,我打四星,分别如下:
一星给台词,台词有深度,说的话能对得上,值得推敲同时发人深省;
二星给主角,胡军演技没得说,农民皇帝骨子里的霸蛮,冷漠,狐疑,小心眼;剧雪演技没得说
号称史上“得国最正”的一位皇帝,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朱元璋。
这部2006年播出的国产古装剧——《朱元璋》,真的好看。
虽然总体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那么经典深邃,但足以秒《康熙王朝》两条街。
剧名非常直白,讲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明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当看这部《朱元璋》时,一定能找到同样的乐趣。
《朱元璋》其实可以分成上下两部来看,风格差异还挺大的。
上部可以概括为:打江山易。
朱元璋观后感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