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后六爷身着将校呢大衣,持武士刀在冬日的野湖冰面上飞奔起来。看他背影的感觉很像是几个月前看《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结尾部分:小男孩一路爬上山坡。他已经走了很多天,穿过沙漠,希望能回到他水草丰茂的家乡。而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灰色的厂房连着厂房,烟囱擎天,工人们忙忙碌碌。小男孩回家的期待就这样被无限悬置,戛然而止。
我觉得《老炮儿》也是在讲一个思乡/nostalgia的故事。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想要找回他记忆里长大的地方。在过去半个世纪,没有一个地方比北京变化更快。开寅最近一篇文章里说起北京的变化:“五十年代它还被雄伟的城墙所环抱,八十年代它还星罗棋布着蜿蜒的胡同,九十年代红色的砖墙和灰色的房顶还是它的主色调…...然而这一切都如斯逝去了,我们现在走进的是一个半现代的巨型钢筋混凝土集中营。” 其实,我们为北京城市面貌的粗暴变迁焦虑已久。梁思成先生在50年前就提前痛心过,我们把China叫拆那,看到《百花胡同》里的半疯半傻的冯远征在家的废墟里如获至宝地捡到了一串旧铃铛的时候“哎哎哎”
[老炮儿,北方俚语。指资格较老的玩儿闹或经常进局子的混混]
开篇铺叙六爷(冯小刚饰)的人物性格,从许多琐事展开,节奏上比较慢一点,让人基本一开始就觉得这个看起来有些痞气的大爷“有点儿意思”。片中大量运用北方话以及北方方言中的梗,作为一个南方人有些难以follow。吐槽一个,看样子老北方人很是喜欢用“吃了嘛您嘞”作为问候语?
许晴老师是一等一的好演员!
影片进行到一刻钟左右,有六爷和许老师所饰匣姨的一小段激情戏(广电你就剪吧==)抠细节的话能联想到那个名曰“震颤”发廊的意义… 台词涉及很多粗口,好像和“许晴随行笔记”给大家的印象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想说妙就妙在这,从她的眼神言语里感受到的就是个百分之两百、原原本本的匣姨。你会忘记她是许晴。
接着讲到故事主要事件,大概就是儿子闯了祸六爷以自己的方式把孩子赎回来。这一节看到的是六爷作为一个父亲那种深沉的情感。就算他曾经大闹京城,到底说来回归到父亲这个角色上,他依然鲜明而强烈着。
去见三环12少。
白举纲出演小白
《老炮儿》整体是个好片,我挺喜欢,很多段落也有非常的亮点。但结尾举报那一段儿,还是处理得不好。
为了顺应上面的要求,小飞他爸是个贪官,证据确凿,影片中肯定是要让他伏法的。但老炮儿亲自写信检举揭发这事儿,显得很违和。
老炮儿整个一生,都在讲规矩。你有你的规矩,我有我的规矩,人在江湖,江湖的事情,江湖解决。小孩子打架不能叫家长,这是规矩;黑社会火并别通知警察,这也是规矩。谈条件讲道理,你占理,我道歉,这是规矩;谈不拢讲不通,说好时间地点茬架,赢了怎样,输了又怎样,事先约定好,事后不赖账,这更是规矩。
然而这里老炮儿和小飞明明已经约好了,小飞如果赢了,对账单拿走,不报警;小飞如果输了,赔钱,对账单老炮儿随意处理。架还没打,老炮儿就先举报了,这不是亲自毁了自己维护了一生的规矩?
说这么多,就想说一点,这个细节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影响了情节,而是影响了老炮儿这个人物的形象。所以我觉得这里很违和,并没有处理好。
那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呢?并不难
“老炮儿”惊喜连连!一部适合老北京看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