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冬眠》我看了两遍。喜欢导演锡兰的人不会把三小时看作冗长,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其作品片时都不短。看锡兰的电影始于《小亚细亚的往事》,仿佛忘了自己是在看电影,更像是影片里正在进行的事件中同行的一员。电影画面里的光影转换、人物表情精微呈现、看似琐碎的细节捕捉,种种镜头语言使人不看台词便能观见人物的内心。
获得第67届戛纳金棕榈奖的《冬眠》片长196分钟,用到大量台词和长时对话。剧本是锡兰与妻子合写,这一次他的镜头聚焦晚年生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联又孤独。由点散出的面,那些看似如烟花散落的群像带给人的既有最直接的同理心,亦有接踵而来的思考。
《冬眠》中,退休演员艾登与年轻的妻子拥有一家小旅馆,艾登离异的姐姐也与他们同住。艾登每周给当地报纸写专栏,同时在创作一本叫《土耳其戏剧史》的书。 漫长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小镇 ,如片名一样,寂静如冬眠。锡兰这次把故事地点放在安纳托利亚的卡帕多西亚,远离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远方》里的远方。
是创作就有布局。影片场景设置很简洁,大量长时的镜头都在室内
风雪交加的安纳托利亚荒原,寒冷将人们困在家中,从而引出角色在室内讨论人生种种,逼仄的空间下角色的克制与爆发都理所应当。皑皑白雪下,冰封天地间的旅社成了人类困境的意象,渺小与孤独。男主角从伊斯坦布尔戏院回到安纳托利亚写土耳其戏剧研究,一连串的不顺心导致离家出走,最终还是回到了旅店与羁绊他的家人身边。这就是人,始终与困境为伍。
【冬眠】2014,把反成功学做到极致的,只服锡兰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