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状态。除了殉难的马太和卑劣的犹大,你甚至连第三种选择的余地都没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十九岁的赛义德肩上背负的担子太沉重:宗教的教化,民族的仇恨,家庭的生计,以及那个以叛国罪被处死的父亲在自己心头投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连他自己也很难说清,从父亲被处决的那一天,到他被告知第二天将是他的“圣战日”的那天晚上,九年来他对父亲胸怀的是怎样的感情。但那惊魂的一天,擦亮了赛义德看待父亲、自己民族、敌人以及整个世界的混沌的双眼。他终于大彻大悟,自身人性的弱点才是敌人最致命的武器。而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无论是对生命的轻蔑还是热爱、是残酷还是善良,都可以成为致命的弱点。无依无靠的家庭、年幼的赛义德……也许父亲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可以平静地去倾听他的理由。父亲最终毫无尊严地死去,作为以色列把玩的棋子,以色列也轻易地将这颗“卒”丢弃。“他们利用叛徒,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于是,在九死一生后,赛义德做出了选择,他要拉响那根引线
很早就开始留意这部片子
最初只是因为喜欢它的海报
且对于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很是好奇
毕竟对于以巴冲突中所谓的炸弹人的了解只是限于新闻的只言片语
现在想想,当时多半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吧
再看这部电影已是在它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之后了
或许是因《慕尼黑》珠玉在前
《天堂此时》并未给我带来更多的震撼
同样是犹太裔导演
一样的巴以冲突题材
但与史蒂芬的《慕尼黑》相较却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与风格
《慕尼黑》整部片子看下来
感受最深的是流畅的镜头和镜头中所传达出来的让人极度压抑的氛围
除此之外,就是片中阿里的眼神
虽然斯皮尔伯格在处理人物性格时,将巴方人员定位得十分温情
也许这样更能让暗杀小组的成员质疑行动的价值?
但在阿里与艾瑞克谈起“土地”的意义时
我能清楚得看到他眼中的狂热
那是一种殉道者的眼神
《天堂此时》则是另一种感觉
不同于《慕尼黑》
由于基本上取景自纳布卢斯
破败的街道
废弃的建筑物
以及充满灰尘的空气
电影一开始就给我展现了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
从半山坡的荒草中俯视这个拥挤噪杂的城市
看不到半点天堂的影子
看完该片,最吸引我的是片子快要结束的时候,萨满坐在一辆载有很多以色列军人的公共汽车上,他那深隧的眼神,仿佛是在表现他充满复杂与矛盾的内心世界。平时看新闻的时候,总是会看到有关巴以冲突中的自杀式爆炸事件,很不理解,以为他们纯粹的出于一种对于宗教的信仰以及宗教对于当地人思想上的影响,看完此片后觉得不仅仅如此,试想当我们国家的敌人,比如说像五十年前的日本,当敌人的实力远远的高于我们之时,我们为了自已的国家,为了自己的那一份生存空间,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抗争之路,就像我们今天不理解巴勒斯坦人为什么会用自杀式爆炸来对抗以色列一样,五十年前的我们中国人其实也像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一样所不为外人理解,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用小米加步枪,而巴勒斯坦用自杀式爆炸,不能否认这种方式比小米步枪要伤及无辜,但是当你的国家、当你的兄弟姐妹被比你强大万倍的侵略者所杀害屠戮的时候,我想也许用任何方式进行抵抗都是正当的。我不是一个暴力主义者,但我不反对在国仇家恨之际使用暴力,也许我这段话没有反映出导演的真实意图,但是看过此片之后
【天堂此时】在地狱梦见天堂——《Paradise Now》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