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考CFA二级时唯一好好看的片子。
-------------------------------------------------------
连续六天赶完了四个会计段落,据pass和没pass的鬼子说,是CFA这个级别最天书的部分。不过,迄今为止,我好像没听过华人有这样的抱怨,可见是西方不识向。
昨晚忙完现金流量,看时间还早,就犒赏自己,看了很久以前就想看而一直忍着没看的Before Sunset。看完以后,居然不痛不痒,与我原来预计的大悲哀落差甚远。以至于我有点怀疑,也许我感性的触觉已经完全钝了?又或者我的“忍功”已然极致,把早早存蓄的那点多愁善感逼尽了?
更可能,是看戏之前的铺垫太多。比如,在看完Before Sunrise后,我问Rocky为什么Celine和Jesse半年以后会错过对方,她卖官子,说不如你继续往下看吧。但是我当日觉得,立刻跨越到九年以后,演员不老,观众都要老掉,做人还是要善待自己。却因此颇费心构想他们之前的曲折。再后来,我碰巧就听了Julie Delpy(Celine的饰演者)的专辑,偏偏被那首夜的华尔兹打动,一看MV,就出自这部戏。又和台湾朋友C交流过,还多事地google出
赶在《最后一班地铁》之前
战争下的民众,战争下的爱情,战争下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在终日充满战争的日子里,可以想象前线的战士们是多么的奋勇抗敌。但是或许往往被大家忽视的则是,战争年代里普通的市民生活。虽然战争的硝烟弥漫在生活的空气中,但是大家的生活还是在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有欢笑,有悲伤,有辛酸,有惊喜。不同于往日的是,那一段战争年代里生活多了一层暧昧。
1942年9月,德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纳粹旗帜的巴黎市区里,巴黎人民依然以他们最具有小资情调的方式去冲刷着战争带来的影响。蒙玛特剧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排演着挪威作家的作品《失踪的女人》。但是因为战争的影响,身为剧院老板的史坦纳,由于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不得不终日躲在剧院的地窖里暗中的协助自己美丽的妻子玛丽翁完成排练。而妻子玛丽翁,却这样陷入了与风流的男演员贝尔纳的爱中。她一方面晚上回到丈夫的身边,尽一个妻子的职责,聆听丈夫对于白天排练的种种看法;一方面又极力的掩饰着自己对于男演员贝尔纳真正的爱情。在战争的日子里
《最后一班地铁》电影剧本
文/〔法〕法朗索瓦·特吕弗、苏珊娜·希夫曼
编译/冬帆
1.巴黎,一九四二年。
巴黎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德国纳粹的卍字旗。德国军官和士兵三三两两地在街上蹓跶。
法国地图。一条虚线横穿法国。虚线以北地区标明由德军占领。
面黄肌瘦的巴黎居民排队购买食品。
剧院门口张贴着一幅幅海报。
匆忙奔向地铁的人们……
旁白:“一九四二年九月的巴黎。两年来,德国军队已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占领区与非占领区之间有一道由东向西横穿全国的分界线。在占领区。城市里每天晚上十一时后实行宵禁。因此,对于巴黎人来说,不错过最后一班地铁就至关重要了。食品供应不足,巴黎人往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买到少得可怜的食品;由于缺少燃料,家中寒冷,巴黎人不得不每天晚上匆匆忙忙地赶往剧场。电影院、剧院场场客满,必须提前好多天才能订到座位。”
2.蒙玛特尔剧院。
剧院门口的广告栏里张挂着剧院领导人吕卡斯·斯坦奈的黑白照片。
旁白:“蒙玛特尔剧院正在排练一出新戏
海因茨·贝能特主演,最后一班地铁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