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后找出了《画魂》来看。第28集中,落魄后的潘赞化找了几次昔日至交笃之帮忙,未果。后笃之找到玉良,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好人往往是最容易被这个时代出卖的。真的,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笃之在一段铺垫语之后说到。
玉良则坚定地说:“但是我相信他的悲哀,最后会因为他的人格而得到别人的尊重。”
笃之则淡淡地说:“是吗?那除非是有人把他的故事写下来。”玉良无语。
整整30集的电视剧,就这几句对话让我印象最深,它仿佛是在一瞬间让我明白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你曾经多么辉煌,尽管你曾经做过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尽管你之前一直忧国忧民、做了很多爱国为民的事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不会为你加分。你依然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依然如你之前眼中的老百姓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不同的是, 你从拯救者沦落为了你以前所拯救的人。这仿佛是用尽力气打出去的一巴掌,本想打在敌人的脸上,结果最后却重重地打在了自己的脸上。那个中滋味,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呢?
由潘赞化我想到了Liu shao qi,胸怀祖国
记事儿的第一部电影。
大概是八岁左右。我妈带我去电影院看的。
虽然有很多少儿不宜的镜头,包括内容也不适年纪的过分OPEN。
却影响了我很多。
比如...
对青楼女子的理解同情。
对人体油画的初印象是真正出于艺术的表达。
夹烟卷的女性绝对不一定是坏人。
母国总是那般狂妄自大不容栖身。
甚至,是对外国世界的向往。
对留洋归来的人的好感。
就是因为过早的接受了这样的印象影响。
导致始终都无法接受或被接受我在母国的存在。
百家讲坛的一期,淳子讲的。
潘玉良原名是张玉良,因为父母双亡,十几岁的时候被舅舅卖到妓院,烟雨生活了三年,遇到了她人生的贵人潘赞化。他给了她新生,疼爱,给了她机会,让她从一介风尘女子,走向新生。绘画的天赋,刻苦的努力,为她的艺术之路开启。由于封建世俗的伦理与眼光,她远走法国。她很多时候画的是裸体女人,对她自己的救赎与洗礼。她的作品在西方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这个女人不简单。落入风尘是不幸的,但是她能找到人生救命的稻草。她用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但是错在当时。她的爱只能是卑微的,默默地。但是她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片曙光,她找到艺术这条让她重生的路。一次失败不可怕,关键是找到你的路。在这条路上她做的很幸福。得失是一件平衡的事情,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虽然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是不管怎样,找到一个自己的出口就是好的。苦,往肚子里咽;甜,笑给大家看。
不太喜欢看这种反映人物生平的片子,并且还是那个不喜欢的年代,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暗暗的,冷冷的,看得有点压抑。而且,我也不喜欢张艺谋和巩俐。
记忆当中这部电影上映当时曾引起争议,因为其中的裸露镜头。一看上映日期,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1994了,难道我那个记忆属于十五年以前?我一直以为是近几年呢。
那时候巩俐还比较年轻,面庞还比较圆润。但仍然是那张苦兮兮的脸,叫我喜欢不起来。开头的妓院生活比较悲惨,让人感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后来遇到了潘赞化,好得有点不现实的一个人,于是巩俐的幸福生活开始了,教她写字,同她结婚……
再后来接触到了画画,巩俐沉迷进去了,去了专业的学院进修(她的青春还真长),后来又迷上了画人体……再然后就是先进的西洋艺术不容于传统守旧的中国的种种冲突……我觉得巩俐太得瑟了,心安理得地让别人为她付出那么多。
比较同情潘的原配,为他传宗接代还落下如此悲惨的命运。事实上潘的全家除了巩俐以外都是在中国那些年的风云变幻中苦苦挣扎,而巩那时候在法国一心追求着她的艺术。
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看完了巩俐主演的这部《画魂》,说实话,很敬佩潘玉良以一个妓女的身份在这个乱世里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抓住了机会,积极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学巴黎,最终成为一代名家。看完之后又翻阅了潘玉良的一些传记,发现电影里展示的跟她的一生还是有很大的出入。她真实的经历比电影里展示得更像一部童话,尤其是与潘赞化之间的感情,电影里弱化了这一部分,其实个人觉得没必要。诚然,潘玉良的一生有她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但是潘赞化的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更多的是情感上
《画魂》1994,画虎画皮难画骨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