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其实不用多说什么。光是看到在96年的时候香港能够在市场推出一部关于Gay的电影,而且还是有名气的演员兼直接剖析中年Gay所处的困境及其内心世界。
不太会写影评,但是光这个先进性以及其意义,我想怎么都值得五星。
不过看了这片再反观近年,似乎在这方面是退步了,虽然是有了游行,相关的报道也有。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不行。
当然,至少比内地好多了。
素來喜歡1990年代港片的格調,那個時候很多大牌都還年輕,那個時候很多對白都還深情。这部电影很多场景细节异常真实,人物的小动作,言语,都很自然,算部好影片。
我對林子祥有特別的感情,是因為小時候,我爸爸也曾留過那樣的“小鬍子”、那樣的髮型,和媽媽一起,在卡拉OK里對唱林子祥葉倩文的歌。林子祥唱歌好,演戲也自然不做作,看的出來,他的每一場戲,都很認真。
吳鎮宇在片中異常英俊清爽,出演一个灑脫不羈的旅行家,雖然只有三場戲,可每一次出場,都足以秒殺所有配角的光芒。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场:
家声问KK:“怎么样,最近又到那照相去了?”
KK:“刚从 Khatmandu 回来。”
家声惊讶:“Khatmandu ?你真行啊!”同时KK应声笑起来。
KIM:“我也服了他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经常飞来飞去的。”
家声:“你不和他一起去?”
KIM:“别搞我!我最怕坐飞机!”
KK:“以后不飞了。”
一句“以后不飞了”,带着无限宠溺,无限深情,一句话,便让你知道“我爱你”。
舒淇在里面客串的表演也不俗,青春正盛
片名有点随意,人家都叫“蓝宇”“春风沉醉的夜晚”“断背山”“春光乍泄”,整体也不够文艺,主角不够帅,而且没有大尺度的戏,俩主演好像连吻戏都没有。
但是这部片不乏亮点,我给五星,将同性情感和心理刻画得很细腻。尤其是吴生的眼神我实在是太爱了,为什么这个人不管是黑帮老大还是无名混混还是忠直警察还是沙雕憨憨还是青靓白净的同性恋都演得这么好,刚刚举枪弄死出卖自己的警察卧底,然后笨拙温柔地照顾债主的宝宝,然后一路奔跑终于决心向她表白,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解剖无头尸
为什么这么爱这部基片,借用片中的台词一言概之“大概是因为他让我觉得舒服吧。”
你能想到哪些同志影片经典的CP?张国荣梁朝伟,吴彦祖冯德伦,或者胡军刘烨。成功的同志影片里都是英俊年少的演员似乎已成宿命,《基佬四十》算是其中的非典型。
前面说到两个字:舒服。浓浓的港味,喜剧元素和敏感的社会题材结合得相当之好。
林子祥和陈小春演活了同志情侣,真实有趣,像极了周遭的某一对,就是这样相处的啊,稳重和傲娇什么的就是命中注定要一起的。平平淡淡中刻画出了同志众生相:林子祥的保守介怀,陈小春的大情大性,吴镇宇的坦坦荡荡和毛俊辉在追求光明和保住家族声名之间的矛盾。说的也是自我认同、社会歧视、家庭反对、艾滋病、同妻等同志寻常“标签”,不刻意煽情也不着重于记录这个群体怎么与常人不同。“没人知道我的秘密,而我也下定决心,把自己收起来”代入感太强,应该每个Gay都会有过相似的阶段,但又完全没有被边缘化的沉重感,像是轻轻松松回想了下一路走来的种种。
不管你在哪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基佬四十]
陈小春撒娇生气都好可爱啊。当他说“我要找个全心全意疼我的男人”、“不要理这条老疯狗时”,我感受到的是他对小胡子满腔的爱。
“全世界又不是你一个人有小胡子。”
其实是的。是唯一的小胡子。是可遇不可求的想念。
陈小春与舒淇做姐妹画面好萌(○`ε´○)
友情可以分享,爱情无法分享。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率性而为,对人对事都直抒胸臆的人,可以为自由冲破一切,目空一切,年轻时也的确是这么过的,曾经觉得自己事无不可对人言,曾经得理不饶人,曾经以为自己前卫、坚定,对所谓主流,所谓大多数,诸多世俗规矩,礼教人情,置若罔闻。这样的生活何其痛快。
年纪渐长,发现人生根本无法如此纯粹写意。这样的生活何其痛快的同时,也会何其痛苦,并且最终和其它原本以为平庸的人生,并无特别的不同。
人,总会有自己的坚持--哪怕这种坚持是绝对的少数,是无法分出黑白对错的坚持--不想解释,却又不得不解释的坚持。这就是人生的苦恼,这种苦恼可能会困住一生,永远没有解开的那一天。
凡有诗人、艺术家、作家自杀,我就禁不住怀疑:是不是他们也看到了人生的无法率性纯粹,却又不肯半点妥协,于是干脆死了算了。
三十几岁看到《基佬四十》这部电影,真是百感交集,不需要强调,我不是Gay,如果是,我会像电影中的陈小春,毛俊辉(此人是黄秋生在演艺学院时的授业恩师)等一样,磊落光明的承认(甚至有那么一点儿自豪)。令我百感交集的
【基佬四十】当天分手 是我怪错了你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