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去看电影,《南海十三郎》算是印象中非常深的一部电影了。当时唯一的感触就是看到一个人由春风得意落魄到寄宿街头,不禁唏嘘不已。
长大之后,中国电影业迅速崛起,大大小小的电影看了不计其数,十三郎的故事渐渐从脑海中淡出。前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突然看到有人提及这部电影,立马回家又看了一遍。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依旧让我唏嘘不已。我很喜欢看这种历史跨度很大、见证家族兴衰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温情。
影片的最后
电影很深刻,随便写写。半世疯癫半世痴,旁观者叙事的形式讲述了南海十三郎风光又落魄的一生。故事最后大家都在关注十三郎究竟疯没疯,似乎正想如何不太重要,反而让人联想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名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整个电影说来并没有特别紧张刺激的时刻,平淡的讲述了了一个人的一生,但电影却表达了很多道理:
1、被欺压的中国人是没有出路的,电影中的两只鞋一只被英国人偷了一只被日本人偷了,也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等侵华和日本主导的二战对中国的影响,战争之下唯有反抗才有出路
好吧,都知道遇见喜欢的电影相逢恨晚的感觉是啥样,2017年才遇到这部电影也真是了。
先抑后扬吧。我印象中不够霸气的的地方,就是它这部电影尽管带给你的冲击流足够,但是还差了一口气,类似于史诗片那样的,估计是导演拿捏还不够流畅恢宏吧。
开场镜头一来,就散发出古韵的味道。接着来了个倒叙,真叫人摸不着头脑。想想,像极了《美国往事》那段电话铃声嘟嘟地响!
此处省略剧情~
你要最引人注意的.......
不,没有最字,因为出彩的太多~
首先就是戏词,这里饱含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
如果说《霸王别姬》讲的是社会动荡下人的命运与无奈,《南海十三郎》就是在讲人的命运与傲骨。片尾的“与全港编剧共勉”现在看来不胜唏嘘,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终归过去了。
十三郎是个天才,但天才不止他一个。战前的他可以恃才傲物,战后随着人的变化,他终归被抛弃了。香艳、猎奇与合家欢才是主流,编剧的地位也在下降,禽兽版宝莲灯(生殖隔离)、女主被吻死而复生等不合常理的情节才会上演。过去的观念被淘汰,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需要的是安慰与甜点,而不是被教育有情有义。
他不愿意随大流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写过昆明的钱局街,那里的茶馆比比皆是,一张木桌,几把椅子,一点茶叶,一壶开水,一说书人往茶馆大厅内一站,台下的人手捧温热的茶杯轻抿几口,茶香四溢,神经顺着茶水的流动舒缓下来。说书人的声音抑扬顿挫,情节峰回路转之时,声音便陡然变化,而大多数时候都是娓娓道来的,像老友间的促膝长谈。茶客的思绪不消一会儿便被扯到了故事里,就连杯中蒸腾的热气好像也一同被吸附到了台上,待茶客缓过神来,杯中的水早已凉透了。
《南海十三郎》的电影便是这么开头的
南海十三郎:情节跌宕的爱情片 与侬君子之交,但凭杯茶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