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身是众口难调的艺术作品,这点应该所有人都承认,但一部好电影的基本标准也还是有的,起码要讲好故事,逻辑清楚或有交代或有启发或有遐想。
这部什么都没有,就是一部故事薄弱逻辑混乱的“作品”,娄烨或许想尝试一些突破,但事实上很失败——实事求是讲这些话一点都不难,不用人云亦云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
只是文艺青年们使劲给自己的欣赏水平加戏,很像这部电影一样,其实乏善可陈。
“孤岛时期”的完美重现的范本,礼拜六派、左翼运动,革命者,同盟间谍,日本军官,总结下来就两个词,真小人和伪君子。娄烨对孤岛时期的历史不论是文学史还是电影史都有特别细致地把握,但是,其历史观念还是体现出了娄烨独有的理解,他无法体认宏大叙事,对当时孤岛时期作的是自认为如此实际上是“虚无”再现,他是对那群所谓革命家、所谓同盟国友好间谍的一种“祛魅”(当然,王传君扮演的这种“小君子”汉奸还是在不遗余力地批评的)用来影射当今电影创作(或者整个社会里)存在的人和现象
安德烈·巴赞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兰心大剧院》就是最好的诠释。“真实”和“现实”的关系是纪实美学关注的焦点,也是不少剧情电影探索的方向。导演娄烨在《兰心大剧院》中,用他一贯的纪实风格的文艺化电影技法和商业电影结合起来,将那段历史和真实呈现给观众,带来主旋律的回响
本文将从电影叙事,摄影技法,表演,声音等方面展开分析。
电影叙事上,戏中戏的结构让这部文学化的电影独具魅力。
根据文学改编的主旋律谍战片在近些年来并不少见
看到娄烨做出如此叙事不足,人物空虚,毫无情绪共鸣的作品,我也是惊到了。明明前作《风雨云》作为商业尝试还是不错的,明明有巩俐,明明还是个谍战题材呢,明明娄导不是擅长刻画欲望吗?这些通通没有发挥出来。一个极简单的故事不要紧,那你就好好拍人物,情感和时代风貌嘛。用戏中戏和故意混剪混淆观众试听,又没有起到传达信息和推动剧情的作用,这是为个啥?第一次看到演舞台剧,台词这么小声,人物动作如此乏力的。舞台剧表演可能和影视一个样吗?为了间离和混淆设立的戏中戏,简直是枉顾事实到令人发指
完全可以不用有赵又延这个角色 可有可无 巩阿姨不需要爱情 全剧紧张感无 剧情也一般 黑白色并不觉得高级或者年代感 7这个分也是冲巩阿姨打的 皮特的"间谍同盟"才是经典
完全可以不用有赵又延这个角色 可有可无 巩阿姨不需要爱情 全剧紧张感无 剧情也一般 黑白色并不觉得高级或者年代感 7这个分也是冲巩阿姨打的 皮特的"间谍同盟"才是经典
兰心大剧院
娄烨这些年更平和了,看摄影的方式就能看出还是他,但是电影的故事更平易近人,当然即便如此也是可以把故事拍出很艺术化的风格。刚好国师拍了一部悬崖之上,对比之下,娄烨的这部从电影艺术角度,价值更大,商业化妥协的也更少。
剧本编排的很好,每个人物交代的也很充分,穿插的方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既因为谍战,也因为生活如此,每个人都是猎物,也是猎人,彼此交错,平行展开。除了需要适应一些比较眩晕的动镜,晃动,整个观赏过程都很享受。
最后的剧院和码头酒吧两场紧凑的高潮戏
三刷《兰心大剧院》,我心目中今年的最佳华语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