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片名《好邻居》是个讽刺,与老美提倡的“好邻居”相对的是像老头这样孤僻、古怪的坏邻居。老头之死除了是因为2个无知愚蠢的2B青年的恶作剧实验之外,还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异类“除之而后快”的偏见,因为某个人孤僻和捕风捉影的谣言,所以他被窥视、被抓弄也是罪有应得的这种心理。
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一开始老头的形象是怪癖的、暴躁的,当看到他用斧头砍门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他是疯狂的,及至他在地下室过夜,他的“变态”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人们一向认为“眼见为实”,然而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像肖在片中所说的那样,“人们看到的是他们想看到的”。有时你看到的可能只是部分的真实,有时候甚至只是假象而已。然而通过电影的闪回(老头的回忆),我们也慢慢发现与老头固有形象不符的事:
1.他对于患病的妻子很温柔,甚至对她凌晨3点跳舞的行为也很容忍。
2.人们说他有杀过狗,但是他养了一只猫——暗示了他不是个毫无爱心的动物杀手。
一部算的上是”奇妙“的电影。能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找到各个时期自己的影子。年轻的主人公一如我们青春时期的叛逆、好奇、无聊、不安分;电影从“窥探”角度的出发,两个躁动不安的年轻人试图监视、整蛊一个孤独的老人。当他们种种整蛊的把戏,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反应后,他们开始了各种的猜忌、然后在脑海里所设想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变态”想法安插到老人的身上,然后一步步推进电影的节奏。电影出彩的地方,在于剪辑上面,一步步布垫,让人很有看下去的冲动,此时此刻我们也成了年轻人:窥探!转到老人自杀的画面,电影开始解释老人自杀原因的时候,一个被一直塑造成很冷酷的老男人,开始展开了温情的一面。这让我想起的我的另一半,总是那么迁就,总是在很多细节方面让我觉得体贴。我们俩也有讨论过老了以后谁先走这个问题,记得他说,他希望我先走,他不想留我来承受这份痛苦。电影此处的情节,满满都get到了内心深处。除此之外,电影中肖恩对伊桑说的“小艾伯特”的实验就是对整部电影的最好总结:“把握好我们给他留下的阴影程度
看了很多影评和短评,大伙都默认了片名好邻居是种讽刺,但是站在老头子的角度--起码假如我是那个老头子,我会觉得是个很好的结束。
首先两个年轻人之所以对老邻居产生敌意并选择他来做实验,是觉得这个老人很坏很孤僻(暂且忽略长发青年和老头有些私人恩怨)。或者说老头子的孤僻寂寞不言语是故事的背景;
而这一背景也在影片最后得到了解释:和他恩爱的妻子离世多年,老人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丧失了乐趣。
因此在我看来两个年轻人误打误撞之下,唤起了老人的回忆
两小孩出发点不怎么好,行为也不怎么好,但是最终导致的老人死亡,结果是好的。
一个老人老年失去挚爱,只能在家慢慢等死,只想活在妻子的环境下,这时候各种妻子的气息(熊孩子恶作剧)扑面而来,这时候的老人其实是很开心的,所以每次老婆的气息(熊孩子恶作剧),老人都会呆呆的伫立在那里,在缅怀,在享受,而不是外人眼里的吓呆了。
最后老人听到了老婆的召唤,一个铃铛,这就是天籁,老人是个军人,对于天堂和地狱,神和鬼并非笃信者,然后这个铃铛,最终让他确信,老婆在的,只是不同形态的存在着,不管是何种形态,老婆来召唤他了。
他这时候是很幸福的,熊孩子的恶作剧,给了老人一个完美的结束,老婆存在,老婆需要他,老婆在召唤他,然后他在确信能和老婆团聚的幸福中死去。
围观者善以自己的观点来决断他人是否幸福,常造成感动不了他人却感动了自己的行为。
此影片让我想到三毛女士,三毛女士在丈夫死后,自杀了,我看过她的书,她和丈夫荷西的世界,她自杀,我认为她也是走的幸福的。
当然熊孩子本身出发点并不好,行为也不好,但是导致的结果
【好邻居】勿以恶小而为之 ——观影《the Good Neighbor》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