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槽之前我们要先来捋一捋这本小说在讲什么,以便我们理解这些槽点。
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父母都不知道在哪的大企业继承人,因为很小的时候碰到过一个长相不错,但是个性很强的女孩子(夏沫为了保护养父去求欧辰,在欧辰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自此之后他们成为了男女朋友,欧辰很保护夏沫,并且有很强的占有欲。恰值夏沫养父又领养了洛熙(表面温和实际阴郁),然后引起了欧辰的妒忌,在一次洛熙帮夏沫表演之后爆发了,于是欧辰要将洛熙送出国。夏沫很生气导致两人分手,欧辰失忆,夏沫家庭招受变故。几年后,洛熙变明星回来,夏沫想成为明星,欧辰失忆着出现,三个人再起纠葛,之后为了夏沫的弟弟,夏沫嫁欧辰,弟弟死,夏沫真心和欧辰在一起...大致这样吧。
然后我们来看看电影:
1.罗仲谦一开始出场演一个被父亲钳制的少爷形象,我就想说这是什么鬼...导演有没有理解过小说啊,是不是看不懂啊,要不我来给你讲讲?
2.然后罗仲谦晚上去游乐场过生日碰到夏沫还爱上她,什么老套剧情啊(而且夏沫是个比较冷的人,那个很玛丽苏的少女谁啊)。
3.少爷三番四次来学校
[img=1:C][/img]
当影视圈都在追逐图书IP时,青年文学似乎又如夏至炙热。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IP给电影带来人气基础,也得面对观众们的惯性对比——当那个人物从文字变成具体的人、当脑海中的自建画面遭遇银幕上导演的设想,很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观感:感动得像久别重逢,又或者郁闷得似幻想破碎。
后者居多。大概是因为片方只注重IP自置的人气潜力,淡忘了一本书能成为IP,是因为文字荡漾出的丰满故事。
小说和电影,一个是文字艺术,一个是镜像艺术,它们是有N多不同,但重要的一点是想通的:故事力。
没有哪部经由时间淘沙后,成为经典的电影佳作,不是因为超强的故事力。
从严肃庄重的《白鹿原》、《金陵十二钗》,到青春爱情的《何以笙箫默》《致青春》《小时代》《泡沫之夏》……一路看过,「不要带着那本书的既定印象进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太难。
就好像春天的繁花常伴着飞舞的柳絮,夏天的裙袂要面对瓢泼的雨水。
70万字的《泡沫之夏》,被结构成98分钟的电影,一番大刀阔斧,记忆里的那本书,不可避免地七零八碎,柳絮满地、雨水狼藉。
先撸一下剧情:
从福利院被收养的尹夏沫考上圣辉学院,开学第一天晚上就顺利勾搭游乐场老板之子,第二天又成功制造了再遇富少的机会,并得知其为学院老董欧式集团公子欧辰。傻白甜富少对花瓶女主展开浪漫攻势,这时,养父又收养了异性好友之子洛熙。欧辰和洛熙为夏沫大打出手迫使洛熙退学,夏沫投向洛熙的怀抱。此时,欧辰管家西蒙调查出洛熙追求夏沫背后的动机,夏沫又对欧辰敞开怀抱。欧父不满夏沫身份低微,夏沫受自尊心驱使离开欧辰,重新召唤洛熙。欧辰以老爸名义帮助夏沫找到父亲为她命名的星星再次俘获夏沫。一年后欧辰出车祸失忆,夏沫迫于欧父压力只能暗示欧辰自己的身份,无奈未果,只好又转而去找签约英国唱片的洛熙......
一部电影最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核,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价值观。一部电影如果失去具有说服力的价值核心,那么华丽只是凭添空洞。
夏沫这个主人公被创作者赋予一种貌似人格独立、是非分明,实则内心软弱、思想落后的人格特征。她自以为机锋的讽刺富少手指很粗
妥妥的原著党,庆幸自己没去电影院看!!
会哭,我深爱的欧辰,高冷的夏沫,no zuo no dai的洛熙,一个都没沾上边
一句话给一星的都是慈善家!!!
原著故事是这样的:被人收养的夏沫,和富家少爷相恋,霸道的欧辰讨厌夏沫和任何除了他以外的异性接触,但却对夏沫格外的宠溺。同是孤儿院出来的洛熙的出现,令欧辰担心失去夏沫,于是他把洛熙送出国。夏沫父母因这件事死去,夏沫怪罪欧辰,欧辰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失忆。多年后,洛熙成为巨星回国,追求夏沫,而夏沫也打算重新开始。于此同时欧辰也遇到了夏沫,并再次追求夏沫,被夏沫拒绝。夏沫最爱的弟弟小橙需要换肾,但只有欧辰的匹配,为了救小橙夏沫答应和欧辰结婚。小橙死后,欧辰陪伴着夏沫过了最痛苦的日子。于此同时他也不想再伤害夏沫,决定离开,夏沫去机场将欧辰追回。
电影:被领养的女主,考进贵族学校,被富二代追求,但却喜欢同样是孤儿的男二。男二为了保住孤儿院,想方设法让女主与自己相恋,断了富二代的念想,最终女主知道实情,与男二分手,和富二代相恋。
显然
文/梦里诗书
对于一个本就玛丽苏的小说言,电影改编无疑是尤为困难的,当然这所指只是针对真正的佳作,而《泡沫之夏》显然并不会在这一范畴中,其所另辟蹊径以毒攻毒的方式,凭借演员与剧情的完败,以更为糜烂矫揉造作的呈现,不仅再度挑战了观众对电影的认知,更超越已小说玛丽苏的高度。
从成片来看,电影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选角,不知是出于何般考虑,两位男主的年龄根本就不适合出演这样一场本自青春偶像的电影,至于女主黄灿灿,如果她能与自已的PS照片保持一致的话,那么或许会胜任夏沫这个角色,但显然电影却无法自带美颜功能,而黄灿灿所谓的演技更使整部电影给人最大的观感只是尴尬,三位演员几乎无从担起这个固然玛丽苏,却至少还有着那么一丝纯美的爱恋,他们在电影中所做只是将小说尚能为人臆想的美好全然抹杀,残留的只是将玛丽苏的做作狗血以充沛演绎。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过《泡沫之夏》这部言情小说,就内容来说它既无法在一部电影时长来呈现,且这个故事所充斥的虚幻,根本不适合被拍成电影,这或许也是小说虽早已名声鹊起
泡沫之夏: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看的这部剧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