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一个临终护理护工的生活,全片没有配乐,台词也少的可怜,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白噪音和长镜头。一个半小时的片子一共也就三个段落,三个病人,然后戛然而止。
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个病人,被误会也罢,不去解释了,也许是没力气解释了。很难想象长时间做这种工作的人每天的心理状态,投入自己的感情,甚至live their lives,然后最后亲手送他们一个个离开,时间久了是会麻木还是会发疯。
为数不多的台词里慢慢勾勒出David自己的故事,结婚,有儿子,儿子癌症去世,亲手给自己的儿子安乐死,离婚
《慢性》
难怪主人公那么熟悉,原来是1900的演员。这次他扮演的戴维只是一个小小的护工,一个非常专业的护工,他离婚很久了,似乎也过得很孤独,于是他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护工。他把罹患艾滋病的姑娘,当成自己的妻子来看护(她死了之后,他很伤心,告诉人家自己妻子死了);把瘫痪的建筑设计师当成自己兄弟来照顾(他去看建筑式设计的房子,对人家说:我想看看我兄弟设计的房子);甚至还帮一个患癌症的女人实施了安乐死(他之前是坚决拒绝,但是因为对方声称不帮她就找别人,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影片最后他在照顾一个坐上轮椅的年轻人。
很明显,这些倒霉的病人,他们都有家人和朋友,但是在患病的时候,其实家人和朋友都帮不上忙。首先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出于对他们的爱,病人并不愿意去打扰他们,妨碍他们。其次他们在照顾人方面也并不专业,最简单的像如何移动病人,才可以既省力移得动,而且不会让两人都摔倒,那也是技术。再次亲人朋友很容易陷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问题,因为他们似乎在无限量付出,却得不到那种“社会习惯性的补偿”
墨西哥导演米歇尔·弗兰克的戛纳之路畅通无阻,先是凭《露西亚之后》获“一种关注”大奖,再凭《慢性》在竞赛单元拿到最佳编剧奖、《艾普尔的女儿》荣获“一种关注”评审团奖。他能在短短几年间成为戛纳宠儿,绝对要归功于他的伯乐——蒂姆·罗斯。两人结缘于《露西亚之后》,此后罗斯为弗兰克多部影片担任监制,并主演了《慢性》和《日落》两部作品。
《慢性》是两人初次携手的作品。尽管有这位大明星的加盟,但影片并没沦为好莱坞式的温情娱乐之作,而是一个冷酷压抑的人物研究
这部电影从伦理上说讲了一个比较含糊的主题,看护病人的人也需要照顾,但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里曾顾过的一个保姆,她很快融入了我们家的生活,照顾老人非常细心,和电影里的戴维差不多,但她在家政公司注册过的,她也有很好的家庭,只是年景不好,缺钱才出来打工。戴维不同在于他没有保障也没有很好的家庭,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罪于伦理道德,或者政府。我们家保姆也是因为她照顾老人太好,其他人看不惯,被炒掉的,戴维其实也是,只不过环境不同,个人想法不同,我们家保姆离开之后也赚了不少钱
2015年度佳片,生命犹如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病……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