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哪吒》昨天去了首映礼,觉得有些话想说:这部电影在百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史里会找到。虽然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一点。这部电影是新的。新在是内地目前唯一一部靠人物性格的自然流动来代替叙事的电影,这绝对是开创性的。可能有人说不就是拍个散文嘛,散文的人物状态用电影捕捉出来是很难看的,那些状态用电影的动来表现是没有推动力的。散文只能是散文,如果是电影,那是电影的灾难。这部电影是看上去像散文,这是两种不同的类型。
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应该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却呈现出这样的效果。说明他潜意识里有某种艺术的直觉,只是大脑没有明确地分析出来指导他的创作。这就对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天然去雕饰。在无形中完成了这样的形态。如果想好了去做,除非特别成熟、有很老到的经验,不然会流于刻意。这种清新、古典又现代,内地电影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两个叛逆少女相依相伴,时不时对着傻笑,有时候突然跑起来,有时候爬树,去河里游泳,逃课,一起被老师惩罚……这些情节可能不能给观众刺激
有人说过,看电影的人往往是将自己折射在影片里,欢喜或者悲伤的,都是和自己生命经历息息相关的情节。是的,至少我是如此。
常常把自己影射在电影人物身上,爱和恨,悲亦喜,情或仇,分与合,生离及死别。少女哪吒,是我看见自己最多的一部电影,后来我还在想,找一个能看懂这个电影的人相爱吧,他一定也会懂我。
每个女子都曾是少女,曾是可爱的模样,无论后来在岁月的捉弄和玩转下变成了怎样的俗不可耐,成为了庸庸碌碌的家庭主妇,风花雪月的夜场达人,亦或者读书远足的文艺癌青,精明干练的职场达人,亦或者是普通到无处不在的路人甲,被男人惯宠的情人小三,都曾是少女可爱的样子。
《哪吒传奇》是我童年看的第一本童话故事,很遗憾我从小不喜公主和王子的故事,记忆最深的不是哪吒脑海,而是他剔骨还父骨肉还母的决绝。在那个相信一切的年纪,我在头脑中排练了无数次假有时日我也不能和父母融洽相处,也要像哪吒一样做这惊天动地的事。
少女哪吒,看了片名我便知道,这是讲述少女蜕变成俗女的那个痛苦不堪的过程
文/梦见乌鸦
这部电影很难评价,因为电影拍得挺奇怪,用句俗话来说就是“不走寻常路”。在如今青春片的潮流之下,该片算是应了景,但《少女哪吒》却没有按照青春片那种常规到狗血的路数来拍,电影更像是一部文艺片,可以说《少女哪吒》是一部颇具文艺气质的青春片,也可以说电影是一部讲述青春故事的文艺片。但同为青春文艺类型,《少女哪吒》和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却不同,青春不仅仅是残酷和缅怀,更多的还是在于出去青春期这个在少年与成年交界口之处的特殊年华,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
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个少女之间友情的故事,故事其实挺简单,但更多的是诗意化、意象化的情感表达,说实话看得时候很累。我没有看过绿妖的原著小说,但我觉得原著也是这种偏文艺的气质。而在本片这个意象化的气质之下,撑起电影的就是两个女孩,李小路与王晓冰。两位少女的友情基础并非像很多故事那样充满着戏剧性,且她们最初看上去都像来自不同世界的人,一个是叛逆少女,一个是乖乖学生,但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于“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
《少女哪吒》影评:以马为梦,和以梦为马 文:黄元樱
导演:李霄峰
编剧:李霄峰、王沐、潘彧
主演:李嘉琪、李浩菲
类型:剧情/伦理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片长:98分钟
观影反应:据说釜山首映后立刻有外国影评人在电影节场刊打满分。笔者看的第二场放映基本满座,无人中途离场,映后交流反应热烈,很多观众看哭了。
评论:
电影改编自绿妖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插班生李小路与优等生王晓冰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到渐渐分歧,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最后王晓冰走了,李小路三十多岁小有所成后回家乡收到晓冰留给她的一只铁盒,盒子里装着无数的晓冰曾经孤独无助的时刻……
首先影片的完成度相当高,故事架构很完整,人物立得起来,连美术都做得非常细致,90年代中期我家里也不乏几样摆在片中的道具。影调和镜头语言风格非常契合,连遗憾之处也显得同调同源,这说明导演具有足够的掌控力。影像具有内部的一致性,那是纯净、灵动的少女气质。这在华语电影里是难得的
青少年哪吒@少女哪吒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