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觉得青春有多么难忘,多么珍贵,直到到了大学,和最好的朋友分开去到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打过交道才明白以前的美好。以前我们我们在一起吵过、闹过,没有人会当真,大家总会想着怎样去化解矛盾。谁有困难大家都会帮一把,直到现在也是。我们从不会计较之间的鸡毛蒜皮、个人得失。大家都是交心的,没有任何杂质掺杂在其中。
最近两年来,青春片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占领了内地院线。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有《致青春》、《中国合伙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有那个谤满天下却票房神奇的《小时代》。
青春片的红火,并非近年初有之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运动时期,以侯孝贤、杨德昌、柯一正为代表的电影人,就将视角瞄向了以青春为主题的影像叙事,并迅速形成了台湾青春片特有的类型模式--叙事主题上对青少年成长与迷惘的关注,以及充斥于画面、故事和台词里的浓郁文艺腔。
台湾青春片对近年来的内地青春片创作有极深的影响--不仅叙事主题、连故事风格都多有相似之处。也缘于此,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被称为大陆版的台湾青春片。某种程度上说,青春片已经进入了话语瓶颈,青春更是被过度消费。
可喜的是,由著名编剧梁振华担纲编剧和艺术总监、赵翀执导的电影《我的青春蜜友》,正在尝试一种与以往该类型不同的路子。其中的一些新探索,值得关注。
首先,该片突破了青春片对迷惘、彷徨等情结绪的过度浸淫
昨天在电影院偶然邂逅了这部电影,观影前没意识到这会是一部剧作扎实、风格清新的电影。观影过程中我喜泪交加,看罢久久不能回神,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曾经故友。
在10月大片云集、排档满当的观影市场,我为这部片的诚意和努力感动。在近年风行的青春类型片中,这部电影实在算是做了突破。
2013年,“青春与怀旧”忽然成为都市电影的主导主题,一时蔚然。《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派》、《小时代》、《中国合伙人》等多部青春题材电影冲击着银幕。这类电影以青春元素为主调,通过回忆青春时期纯净美好的感情,为已经离开青春期的观众在银幕上构筑了各种“青春神话”。刘杰的《青春派》上演了一场真实、动人、纯粹的高考往事;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超过7亿的票房书写了又一个影业传奇,电影以一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的对白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中国合伙人》则高张青年人的逐梦的勇气,书写了一段励志的另类青春叙事。冯小刚、张一白、徐静蕾、滕华涛等多位导演陆续加入到加入这类电影的创作中
很不错的电影,根本没有评分的那么低,小成本电影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能有这样的品质,实属不易。可惜如今的观众都会被视觉的冲击吸引走,却忘了走心的故事才是影视的真正内核。个人觉得《蜜友》的剧本十分成熟,完全不输所谓的青春大片,更比很多用钱砸出烂故事的影片好得多!而演员的演绎也十分到位,唯一的缺憾就是无大牌明星加盟。在读大学的、毕业已久的、感觉青春远逝的人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一定能找到共鸣!
【我的青春蜜友】2014年,关于青春的那些事儿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