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俞飞鸿实在是个气质美人,这样的人即使什么话都不说,光是坐在石凳上发愣,也散发着魅惑人的气场。
其次,景色很美,如梦亦如幻,导致后来寨子被毁,让我恍惚有一种世外桃源被毁的痛心。
虽然我也数次笑场,数次被茶凉那句台词雷到,数次怀疑这难道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但并不影响我对它最终的评判和偏爱。
惟愿有人待你好。至于这幸福是不是我给的,已经不重要了。
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别的男子缠绵缱绻,恐怕光有爱心还不足以,还得有一颗佛心吧,于是我理解了编剧的用心良苦。
都是哥哥惹的祸。但爱情传奇通常都是这样炼成的。
P.S.对于其中的一个场景切换,我久久不能释怀。
小明追猎一只野猪,一晃神,野猪光天化日之下凭空消失了,再追,我们华丽丽着一身红衣的女主出现了,我不由得联想,难道她是野猪精?这样的创意,害我白白鸡冻了好久。。。
估计是现实里情真意切的爱情太稀缺,人们才总爱在书籍、影音世界里寻找!
俞飞鸿,很古典的一个美人,我觉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多年前在《小李飞刀》里饰演“惊鸿仙子”,过人的美丽让我一直对她有印象。如今,她以导演的身份带来处女作《爱有来生》,让我心生欣赏与喜爱之情。有容貌,有才华,有梦想,有能力,一点也不容易。
影片里的风景迤逦得清新,故事基本上讲得四平八稳,口吻是节制性的轻柔、感性,蘸着女性的情怀。有一个地方是让我觉得突兀的:阿明在小院银树下现身,吓得小玉一阵惊叫,但她却又能很快镇静下来,端出茶具要请来客喝茶。一般平常女子,遇此情况,不是吓晕了,就是危险意识重,赶快逃跑求救。只能说小玉真不一般了!
剧中,阿明手捧一大束鲜艳的杜鹃花,笑着踏步而来那镜头,让我觉得有一种盛放开的惊艳的甜蜜、快乐!
有一个场景是让我挺难过的:在庙中,遭伏击的哥哥满身鲜血,他不怪责因弟弟带来的死亡,临死之际还担心着弟弟个人的安危。这世上宽容至纵宽的爱有
看这个片子,完全是因为迅雷看看里面9.4的高分.
刚开始看,觉得是冗长平淡的开头.
知道幽灵般男主角的出现,还以为是惊悚片.
再下来,就正式开始温情的叙述.
他遇到她,追逐她,爱上她,抢来她,拥有她.
为了她,在房间里插满了娇艳的杜鹃,
为了她,即使过了杜鹃开放的季节,也要买来好绢子做出杜鹃花.
只为了让她能够明白他的爱.
他为她寻来白马,带她奔跑,在她耳边轻声说不要怕.
她是为复仇来,可是我看到了她的动容.
无数次的"茶凉了,我去给你续茶",给他的是惊喜,是无奈,是难过,是愤怒.
她明白了,她是爱他的,所以才那那夜不停流泪.
他一怒之下出家当和尚,
决绝地想要远离一切,
只为疗护自己受伤的心.
然后她来了.
每天每天给她送茶,送饭
可是他不吃,他无法原谅她的冷淡.
只是他打翻她送来的茶.
她无声地蹲下拾捡碎片,碎片上满室鲜血.
他终于被融化,握起她的手,眼里满是心疼.
那天之后,她有了笑容,每天照顾他的起居.
就像他说的,可是幸福的日子很短暂.
最终他的哥哥死了,他知道了她的目的.
他被愤怒和绝望包围.
她露出绝美的笑容,轻声说着,
你是怎么也不肯在相信我了.
1992年,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小说家》,第一次知道了须兰这个名字。
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去还那本小说,因为我喜欢尽了这本书里的一篇小说,
从我第一次看它,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手抄过她2遍;在小说月报偶尔能看到须兰的消息:后来有网络了,能查得到须兰的小说,知道自己看的居然是她的第一篇小说,于是用公司的打印机全部打出(银杏,银杏,宋朝故事,武则天……),晚上就在床头就着灯光慢读;给爱过的人看它,告诉对自己是有多大的影响;十几年走过,每每总会无意间记起最初见它时给的那份震撼……
今年秋的一个深夜,硬盘里塞满了下载的电影,知道俞飞鸿主演了爱有来生,对俞飞鸿的印象完全来自于《牵手》里的表演,她的出场我记得是穿着白色的衬衣,确实令我感觉经验,美丽而不艳俗。大概看了简介,说是一个现代版的人鬼恋,于是打开开始看起来,居然发现是改编自须兰的银杏,银杏,俞飞鸿居然是导演,这真的让我感觉意外,脑子里开始百转千折起来,想原来也有人如此眷恋于须兰的小说。
很认真的看完后,赞赏她的态度,感觉却真的很一般
其实这样的电影早就应该拍了。很久了中国缺少一种具有信仰的电影。我所以推崇《白银帝国》就是因为那是一部具有信仰的电影。《爱有来生》亦若是。《爱》的故事当然并不复杂,若说故事本身的话,那顶多不过是一种女版的《聊斋志异》罢了:把夜里的书生与他所遇的灵异事物性别对调。但故事的本身其实是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叙述,或者说作者借故事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这个世界上,故事的模式就是那么几样而已,一本(部)超严肃小说(电影)和一本(部)花边小说(电影),在故事的内容上,并不会有什么天壤之别。但不同的故事内容,在不同的叙述制造者手中,却是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这就是叙述本身的魅力。
我觉得无论是看一本小说,还是看一部电影,或是看待任何的一个事件,他都必须是要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亦即是要有一个时间的纵向和空间的横向的坐标式的背景的审察,否则我认为就很难得出对一本小说,或一部电影,或其它的任何的一个事件的真正的(相对的)正确而客观的评价。中国的爱情电影,以前总是沦为政治表达的附庸
2009年,《爱有来生》表达的爱情观其实是爱无来生!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