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了谭家明的《父子》。
一个被抛弃的却无法解救自己的父亲,一个甘愿跟随这样的父亲的小孩。
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海报,朴实的乡野,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父亲,坐在后座的儿子头贴着父亲的背,手上拿着一支风车……
太过于现实的题材往往都并不精彩,但我相信这会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困难重重的生活,父子亲情却能让人闪闪发亮、充满力量跟希望。
看完后,我发现我错了。这个所谓的父亲明明就是一个问题青年,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没有什么思想,不懂得怎样爱自己的女人、维护自己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小孩,也不懂得怎样跟人沟通,心理上是个不能自理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格的父亲,而他其实是很在乎自己的家庭的,也爱自己的女人跟儿子,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只觉得自己很倒霉,赌钱输钱,女人跟别的男人跑了,工作丢了,又被追债,走投无路……
其实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一类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总会有这样不堪的时光,就象片中那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夏日温暖的夕阳下
看郭富城的新作《父子》有一段时间了,当时很想写一点东西,但是迟迟没有写,是怕自己的一些情绪影响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情感。
《父子》没有上映前就沾尽了媒体的许多光彩,再加上谭家明和郭富城在金马奖上的独一无二,不关注都不行。该片对郭富城而言,我想能说明很多事情,第一,有人说去年的《三岔口》是郭富城凭借运气,今年虽然入围,但是获奖的机会很少。虽然他的表现很不错,但是对手也不赖。结果他获得了,那就说明他的演技真的提高了,进步了很多。40岁的男人,在这个年龄获得这个奖项,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喜欢他那么多年的影迷的一个肯定。第二,郭富城从影以来,扮演的大多数是一些扮酷扮帅的角色,看了《三岔口》和《父子》,我想对他自己而言,他的戏路可以更叫的宽泛一些。第三,那就是我很期待的,他还会有什么样的转变和惊喜呈现出来。
其实《父子》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很薄弱,主要靠一大帮的演员把整部戏给支撑起来的。谭家明沉寂好多年之后的这部回归人性刻画的电影,我想是成功的,是对我们所处社会的一个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吧
我的老爸
家里电话打通了,刚跟父亲聊了两分钟,临时有事,我跟他说下次给他打。
下次是三分钟后,他显然没想到。我叫他的时候,电话那边传来粗重的喘息,我家的转角楼梯对他来说有些陡(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和我在上学路上比赛跑得年轻小学教师了),如果穿拖鞋,地板砖还有些滑-----而这些连同这房子的天窗、厨房、晾衣架和后阳台的水泥麻将桌在内的一切都是他一个人设计的。去年春节回家我看到他费心设计的新家的时候,着实欣喜了一番,虽然他也有设计失误------厨房墙壁没有留抽油烟机孔,搞得排烟管要从窗户伸出去,这样一来,窗户就必须一直开着,冬天的时候,老妈一直不愿意一个人呆在厨房。
我很喜欢他匠心独运的天窗,虽然那只是楼顶的一块不足平方的玻璃而已,但这块玻璃却是周围五六家同时动工的类似房屋里的唯一一块。晚上在饭厅里吃饭,如果停电(这在家乡不算偶然),懂事的月光就会穿过三楼顶那块早有预谋的玻璃,再通过天井倾泻下来,洒在泡菜、回锅肉和清炒鹅儿藤上,反射出清晰、诱人而又古老的光芒。这种时候
画面是够美了。。。
可他要表达什么呢?是父爱?母爱?
都没看出。。。
是在讲一个父亲逼自己的孩子偷。。。
是说一对父子堕落?
结局?
大家觉悟?
觉悟?
后劲十足的剧情片 我看《父子》。那孩子,是自我放逐?还是自我救赎?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