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如雨天独坐看雨打芭蕉。缓慢淡雅水墨丹青。出彩之处是演员很接地气,典型浙江普通人,表演本色,贴近生活。情感普通不失细腻真实感。导演主题集中,没有跑偏,没有刻意安排哗众取宠的情节,淡淡叙事,不争。喜欢这类风格电影的人会被感动,不喜欢这类风格的看不进去的。大部分年轻人估计不喜欢看,因为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只有三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才可能会有感觉。 不错。如小家碧玉。
情节简直是在凑数,不喜欢
记得黄仁宇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曾这样提过:资本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承载着现代化的破坏性力量,任何传统的道德规范、社会秩序和阶级结构都无可避免地被其所颠覆破坏,从而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现代化结构。任何一个国家在从传统进入现代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破而后立的痛苦,而中国则尤为地屈辱和惨痛。这种屈辱而惨痛的记忆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我们谈到现代化的时候总是把它说成是西方化,言外之意,现代性是一种异于我们传统文明的威胁性力量,而我们的传统生活则在想象中成为了新时代的民族神话,一个在现代化还没有入侵前的世外桃源。
影片《岁岁清明》则是这种新型民族神话的典型代表。今年的国产影片中,还没有一部电影像《岁岁清明》这样,以一种极端冲突对立的形式,把传统的生活描述得这样诗情画意,而把现代化军队入侵后的状态表现地如此血腥惊悚。其最后关于日本人杀害伊家少爷全家、吊死伊逸白少爷的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目前,流行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电影,不太尊重历史,不太注重发挥教育引导正能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里面,都描述了抗日力量如何英勇,如何以一敌八,如何打胜仗,智谋如何高超,武艺如何高强,枪法如何神奇。。。。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那么艰难地抗日?我们天天说要记住血的历史教训,但时下流行的影视作品里面,我们却看不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只看到了如何挨收拾,这如何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如果让日本的青少年来看的话,他们也只看到了其先辈是如何被收拾的,怎么去教育他们?
《岁岁清明》正如片中带来一股清风,含蓄、淳朴、真实,有点类似沈从文风格,不错的作品。。。
文:和运超
“江南”,在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名词,不如说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厚重的中华历史和文化积淀,让苏杭地区孕育了浓郁的人文风韵。所以,当今天看到贴着抗战题材标签的《岁岁清明》时,很大程度以为会放错拷贝,外表好似一个旧社会男欢女爱的故事,而且就连名字都透着婉约,或者琼瑶风。可实际上错了,尤其最后十分钟的高潮,会让人大跌眼镜。
《岁岁清明》这个片子,不禁让我回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出身的著名历史学前辈吕思勉先生的一个说法,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风古代是粗犷的,从吴越争霸、项羽八千子弟灭秦再到东吴火烧赤壁夷陵,江南的民风其实不是后来印象中那样“吴侬软语”。但是,经过历史演变和江南倍出的文人墨客,人们所了解的江南成了烟雨蒙蒙的水乡,成了美女的产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文化印记,当观众看《岁岁清明》前80分钟时,似乎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很平淡无奇的情感片,似乎顶多把江南杭州的茶文化做了一番宣传,作为龙井之乡,其实世人都耳熟能详了
【岁岁清明】2011年,很美的一部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