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被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
这是我这部电影中最钟爱的一句话,嘲笑~梦想~实现~价值!这是一个人蜕变的过程,世界本来就糟乱,我能做的不是同流合污,那份纯净而不失浮躁的愿望就是我的“理想”。很年轻时就有很多人跟我谈过“理想”,那是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世界,只有那么点最实际的愿望,理想的大学,而如今呢?坐在咖啡店码着字的我,是什么呢?我开始迷茫了!什么是我的理想?是以后的一份成功的事业,还是爱人一直能陪伴在我身边,还是一天陪伴在家人的安逸生活,还是穿梭在各国之间参加各种时尚派对,还是那个最原本的自己会为进一个难度很大的球而兴奋一天的无知少年?
这些都是我曾经日思夜想的梦想,有的已经实现,而又得正在奋斗。
是不是时间停止,我就会幸福了?
这是我无意间看到的一句QQ签名,时间带不走我们,带走我的是我们理想,引领我们理想在变,行动就在变,行动在变人就在变,人在变的怎么样呢?冷漠、复杂,这是剧中陆涛眼中的年轻人,也是我最原始的模样,对我那些有时不敢言说的梦想
首先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这部片子中间把陆涛夏琳米莱向南杨晓芸这五个人物的名字拿掉,还会有那么多奋斗的铁杆粉丝支持么。
其实给一部电影差评压根不存在所谓靠谱不靠谱的理由,因为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全部都可以佐证。我给了差评,原因我在没看电影之前就想好,本来想放低心态不要给太高预期,结果比预期还低。这特么不是坑爹么。
先从导演说,喜欢看赵宝刚的和喜欢马伟豪的是同一群体么。虽说艺术是相通的,你见过导演手法相通的么,就算能相通,在中国这也有一个专门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可能性,山寨。赵宝刚本身就是描写小日子的行家里手,观众喜欢看奋斗,无非就是俏皮的对白和较为能放得开的年轻心态。你承认也毫不承认也好,电影版的奋斗还是以感情为主线,虽说中国的电影市场十分不成熟,但是拍一部年轻人的感情戏还是手到擒来的,挂上奋斗俩字大秀年轻人的感情,不合适。
接着说演员。不要总说观众不应该先入为主。凭什么,为什么啊。有能耐你奋斗电影版就在电视剧上映前先拍出来,有能耐让观众对奋斗电影先入为主,然后再让赵宝刚翻拍电视剧版奋斗
也许因为现在拍电影尤其是翻拍,只要原题材足够好就会有大量的拥趸的投资,所以不怕收不回成本。但是如果翻拍的这么烂,是不是就不要拿出来丢人了呀!!!!
首先说说演员,我承认我是刚刚看完单身男女之后看这个,你知道这种视觉差异是多么大么。单身男女里面是个女生就很靓丽!!先说主角,那个杨晓芸她长得那就是个男人!!!!让这种人来演完全不是电视剧版杨晓芸的任性可爱,完全就是一个凶神恶煞的伪娘!向南,我就不说了,让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演技的差。另外两个不知道什么人物,我从头至尾都不知道那两个人是哪里来得。在说说配角,现在一个全民美女的年代,满大街都是美女,怎么就找了那么多难看的人来当配角呢,一个电影如果剧情糟烂,演技差劲,那么最简单的你弄点帅哥美女养养眼总可以吧!!!
再说说剧本!!!!!太他妈烂了。怎么可以那么没头没尾的,开始的时候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从哪里和电视剧衔接的。之后的剧情又完全是牵强附会,一边想沿着原来电视剧的剧情发展,一边又想有新的变化,结果不伦不类。而且那些台词怎么写得那么烂呢
《乐一个,奋斗中的人们》
从世贸天阶巨屏下走过,心里有点浮躁的情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每一个都光鲜亮丽,被巨大屏幕的荧光笼罩着。
电影《奋斗》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精彩的。
陆涛和夏琳。他们两个人的精彩在各自的工作中。夏琳是酒吧美丽的啤酒女郎,陆涛是不得志的建筑设计师。后来夏琳又变身成了一个广告导演的美丽女助理,不仅妆容更精致了,才思也敏捷了。陆涛成了百般收到排挤的部门里最受重视的青年建筑师,并且排除万难参加了青年设计师大赛,并且点出了片中主旨,奋斗的路上我们相互扶植:有志同行,感谢有你。李晨和董璇演的也是中规中矩,几段爆发的感情戏略有隐忍。
向南和杨晓芸。他们的爱情更精彩。一如原著作者石康笔下的杨晓芸,光鲜动人缺少了些灵气。演杨晓芸的新晋演员是一个模特的原因,形体一板一眼,眼神也缺少些灵动。不过爆发力却像足了一个地下摇滚乐队的女主唱,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率真还真是可爱。向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郑凯诠释这个角色是信手拈来,随意的大T恤衫随意随性,小眼睛的机灵劲是全局亮点和推进
“奋斗”电视剧好还是电影好?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