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课上看完的这部电影。下课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华灯初上,很不适应,倒吸一口气,仿佛自己还处于电影的场景之中,没有回过神来。校园的天空似乎也被拉上了细软的薄纱一般模糊,这种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朦胧。望着镜子前面的自己,眼眶微红,我知道,感动曾经来过,这份感动,是对天助自助者由衷的敬佩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的去践行,而大多数则会中途易路而行,就好比电影中凌明的翻译一样,在海尔最苦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经受不住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当然凌明很有魄力,就如真正的王者那样,最后收留了曾经“背叛”自己的人。横贯整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忠于自己梦想的人,他会受到很多的阻碍,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疑虑,旁人的说三道四……但最后,他们总是能够听从自己的心声,放手去搏。无论是凌明还是海尔,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质量意识”就是我们缺少的,我们把优等品买给欧美,把次品留给自己用,难道我们就是这样的思维吗,一个国家要自强,自信,自爱
《和君书单》推荐电影1《首席执行官》
看了些影评,基本都是推荐来看的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爆炸式发展,影片信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样一部简单的剧情片着实挑不起兴趣。好在影片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民族自豪感、爱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企业发家史……受到不少培训和单位的推荐,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被少许人挖出来。
剧情就是海尔集团的发家史,从刚开始凌敏(张瑞敏原型)和向华(杨绵绵原型)接管当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贷款引进德国生产线,85年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砸出了中国的质量标杆,使得中国质量得以与全球质量媲美,打造出了中国名牌。一句“德国能够造出来,凭什么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喊出多少当代国人的不甘和骨气!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即使当时海尔冰箱供不应求,但仍坚定制定多元化战略在青岛建工业园,银行不愿贷款,面对AE愿意合资但只能生产冰箱单一产品的要求坚定拒绝,杨绵绵闯政府求支持,最终93年上市得以解决资金问题。
98年抓住WTO机遇,走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南卡设厂,最终在反倾销案中没受到丝毫影响
上个月应大BOSS陈董事长的推荐,观看了《首席执行官》国产电影,现用明线与暗线的角度去作影评。
明线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85年的山东省青岛市,凌敏接手了濒临破产的集体制电冰箱厂。现需购买德国科隆的一条电冰箱生产线来拯救这个企业。顺利引进生产线后,由于工厂工人质量意识淡薄等原因,制造出76台不合格电冰箱,当工人面前砸碎烧毁。后来工厂逐渐发展起来获国家级质量奖项,此时的海尔年收益只有5千万,凌敏却要买地扩建,绘制企业新蓝图。但缺口15亿人民币的扩建款从何而来?凌敏在银行不放贷的情况下,眼看帐面的钱所剩无几,仍然焦头烂额干下去。此时美国AE公司向凌敏伸出橄榄枝,愿意出资15亿帮凌敏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条件是要海尔成为AE代加工厂,个人方面凌敏拿年薪6万美元,并分得0.5%股份。可凌敏还是决意拒绝。此时得力助手常立夏也离他而去,奔向大洋彼岸。你拒绝上帝一道门,上帝为你留下一扇窗。在国营企业会议上,因向华同志向国家提出贷款需求,尔后因国家放开金融垄断,海尔得以上市融资,解决眼前企业危机
一直认为80年代,是中国五千年来最伟大的十年!如今从这部电影看那个年代,仍然为那个年代人们特有的正气、正义和激情所感染。海尔正是那个年代崛起的一家企业。
80年代末的一场政治灾难,使全民素质大滑坡,爱国热情受到沉重挫伤,人们以爱国为笑柄,以中国为耻辱。所幸,这个时代,还有一批人在奋斗,他们不仅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尊严。在政治救国显得虚无,全民族处于价值真空的时候,实业救国成为相对容易得多的道路。但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从爱国和救国,走向了忘国和卖国。丧失了这么多,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丧失的了,就像那个离开海尔,后来又想回归海尔的翻译。
作为中国人走向世界,并且为中国争光,海尔做到了,张瑞敏做到了!我反对相当多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力顶这部片子!
该片是以海尔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的企业家的创业奋斗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棱敏,他给人感觉是一个冷静,严谨,胆大,细心,自信的。作为一个执行者在他濒临倒闭的沉着冷静的应对,保住了公司,为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追求优质优品,他果断、大胆的做出令人感到震惊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就是砸一些不合格的冰箱,当时的一台冰箱的价钱是普通员工三年的工资。这一行为影响每一个员工,主人公通过此行为来传递自己的观念,告诉他们主人公所以追求的优质品质。
优质优品的品牌给主人公带了不少的财富
刚开始说培训要看此片,我各种不愿,但是看到后来,其实也不算太差,总体而言是部励志的片子,我很喜欢凌敏的果断以及淡定,记忆深刻的是当有人质疑说:你确定德国会与我们合作吗?
他说:大不了,就什么都没了。
他是从没有到有,如果再变成没有,其实也只是归零而已,如果他是个安逸的人,应该会选择一条好走的路,而他却选择一条没人敢走的路。
记得凌敏对他的向华说:不该快的时候你快了是错误,该快的时候你不快也是错误,等政策明了了,大家一窝蜂都上来了,风险是没了,机会也没了。
这句话能看出一个企业家的眼光,有长远眼光和市场嗅觉的管理者才能做出长远的决策。
砸掉冰箱唤醒质量,我觉得那一幕真的还蛮有感触的,“我们就差那么一点点”
可往往就是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错失了成为最好的理由。
这就是国内企业活不长久的缘由,如果我们改变那么一点点,这就会是最强大资金的保障。
“首席执行官”老师:“我们全家都用的海尔,就因为看了这部片子。”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