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单位组织看的,还要求回来之后要写观后感。其实也的确是蛮久没看这种严肃电影了,市场上充斥的是看过之后完全没有记忆没有感受的片子。我不能说这片子有多好,反正在家的话,我肯定是不会下载的,就算下载了,我也会拉快进,就算不拉快进,我也会去干别的事。
不过,既然单位花了钱了,买了票了,就算我买了爆米花套餐进去当娱乐,也要做做样子不在领导面前睡着。
可能是我泪点太低了,我眼眶湿润了好几次。一开始,沈浩是抱着在单位没出息,要下乡干点政绩出来,好升职的目的去的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的。我不知道这片子到底夸大了多少程度,但是沈浩在小岗村的六年里,成绩是实实在在有案可查的。他即使当初的目的不纯,结果是好的,也被小岗村的村民们铭记在心。话说,我们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又有几个目的是纯的。
有太多的,从发达地区去往西部或边远地区,是因为领导重视,也的确是带着要镀金回来拿出政绩好升职的目的前往这些地区。其实这无可厚非。在环境艰苦而复杂的环境中,的确比在舒适的环境里要面对更多的困难
自从《建国大业》以来,教育电影学会了新路子:动用明星提高可视性。平心而论,《第一书记》里的明星都算得上实力派,难得把这么不好处理的角色拿捏还算得当,算是给电影添彩不少,也让被按到电影院座位的这两个小时过得不过于难受。
说题内话。有人把这部剧这样归纳:一个官路前途不顺但有一定能力的小官员下基层实干,以求突破的过程。确实如此。从沈浩去小岗的背景看,他在省财政厅不尽得志,下基层是有一定“图谋”的:借助小岗村的名声,在下面做一番事业——这是前半句,后话则是选择另外一条晋升道路,为自己铺就光明的前途。这样说似乎有点小人之心,但以片中的表现来看,沈浩做得确实够好,值得赢取这样的晋升机会。让好官提升是应该的,这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正如他在片中道出的:他是在小岗做了多年之后,与那里的人民群众有感情的——言外之意,到这里时,肯定是没有这份情谊的。而且,即便有了感情,他在留任一届之后,也已决定回到财政厅,此时可以看到,那份感情也拦不住他对官路仕途的追逐了。
从沈浩家人角度看,我觉得沈浩真是不值得赞许
务实 肯干 还得一心想为人民谋事 还得手中有权利 跑各种关系应有的便利条件 还得有一颗朴素的爱民的心
为改善安徽凤阳小岗村 贫穷落后的局面 修公路 架桥 给五保户修建房屋 重休文化纪念馆 建工厂 迁坟 旅游等等
本来想着自己都40岁了,再不努力就没有啥机会,趁着这次,好提升下自己,确实自己也有一颗想干事的心,一开始也遭遇各种,后来人们都看出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确实是为人民办事。所谓不打不相识,带领人们共同富裕。
凤阳鼓楼是电影《第一书记》中几度出现的一个重要背景,据说是朱元璋题额其上的“万世根本”四个煌煌大字更是惹人注目。“万世根本”那是何等紧要,朱皇帝岂会轻许?自然是要告诫儿孙,凤阳乃是朱皇帝的龙兴之地,列祖列宗都埋骨于此,龙脉风水千万可要保护好了;朱重八是什么出身,“九儒十丐”中的老十,今儿居然做了皇帝,后辈儿孙唯有朝夕惕励,才能万世一系。
为了维护他的万世根本,朱皇帝除了大兴文字狱,杀戮功臣之外,还耗费了巨额的人力财力在凤阳营建中都城和皇陵。但事与愿违的是,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崇祯八年,张献忠的一把火把大明王朝的“万世根本”烧得几乎荡然无存。又几年后,一个新的“万世根本”崛起在了白山黑水之间,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当了皇帝,谁不想万世,都想万世。但要万世,关键在哪里,根本在何处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看来这根本可不是那么好定位的。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灿烂如流星般的人物划过你的世界,哪怕就如昙花一现般,却也给人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还记得2009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沈浩,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的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和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的是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按下红手印,颗颗都是碑文。原来这个感动中国的第一书记,是这样真实的存在。
当我第一次观看《第一书记》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忙碌在小岗村人民身边的沈书记,天空还没有亮起来
【第一书记】加长新闻联播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