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游在浅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针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
——《过昭关》
我第一次正经学习公路电影的定义,还是在一本关于如何写好电影剧本的书里。外国作者列举的那些经典公路电影,老实说我大多没看过,也可能小时候看过便忘却了。仔细说来大学时还和朋友去看了《绿皮书》,奈何里头讲的都是美国故事,中国本土的温情与特点自然是完全没有的。
从前国内应该也流行过一阵子国产公路片,譬如《心花路放》等等。在电影票不会超过30块的年代
宁宁的暑假一点都不热烈,却比任何一个同学的都酷。
日子缓缓的过,像院子里宁宁的洗澡水,烫了就添一点凉的,又像屋顶漏雨湿了床铺,挪一挪也能再睡。稀松平常的农村夏日,玉米棒、蚊虫、西瓜、田埂、玩闹的儿童、让人害怕却无比热心的哑巴爷爷,仿佛每一个乡村影像都是用复印机印出来的,没有什么不同。
宁宁顶着一嘴巴的西瓜汁问爷爷:“你也会死吗?”
爷爷道:“每个人都会死的。”(大概是这么说的)
果然,没有什么不同。
故事的转折始于偶遇爷爷故人的亲戚,凭借少许地方口音一点点地拉扯出关联
电影的老人很像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是家中第九子,爷爷奶奶去世的早,他也曾下放到劳改农场……也有相依为命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家庭家庭后也很想念他们。会给他们写信,寄钱……暑假时也会带我坐着客车拿着虾皮(特产),还有各种京戏磁带去探望他曾经的好友……对了电影里他们四人爱唱过昭关,父亲他们爱听京戏,他唱老生诸葛亮里的“打听那司马,领兵就往西行……”在收拾父亲遗物里也看到他老友们来信也是“最近可好……分外想念,保重身体……”
感觉我看的不是电影,就是追忆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又好比龙游在浅沙滩。”
昨日看到小河分享5月影讯,“过昭关”这个名字一下吸引了我——这出自伍子胥过昭关的典故。而学唱《文昭关》这么长时间,我早已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这促使我去看这部从未了解过的电影。这部电影一直以一种很平实的方式叙述,没有背景音乐,没有高潮——甚至连观众都没有,但它却让我感触颇深,还用“中”使我倍感亲切。亮点有一个:它所关注的人生与死亡。
影片以爷爷的视角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不怕事,不畏死的人生观,这不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勇猛无畏
2019.4.8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厦门分会场
在清明节后,观看这一部在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探讨生命的电影。
国产电影的一种新尝试,爷孙俩的暑假公路游,邂逅人生百态。有关农村人、事、生活、生死的一种前所未见的阐述,推广开来,也不仅仅是农村人,而是世间所有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剧本和摄影接近纪录片,闪回加画外讲故事是故事片亮点。
上次观看的乡村题材电影是《百鸟朝凤》,对比之下,主题不够鲜明,故事逻辑不强(重大bug如
你要是问我
豫东和豫西的方言有什么区别?
——只需要穿过广袤的平原和农田
望向远处三门峡的群山
1.片名
——这个电影可以起出无数个片名
《海蒂和爷爷》:《宁宁和爷爷》
祖孙直接的亲情故事
《罗马》:《河南》
著影立传,自我表达
《地久天长》:《友谊夏久冬长》
岁月,苦难,向前看
《啥是佩奇》:《啥是三门峡》
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
《我们的父辈》
我们的父辈、祖辈的故事
……
都不如这个电影本身的名字
《过昭关》
关关难过关关过
2.真实
——简单原生态的河南农村
他有过昭关,我有空城计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