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爱情片融入了文艺片的元素,不仅故事挺烂而且连好看的图片也都没得看(但其实有些镜头拍的很不错,感觉安徽也挺好看的
刚开始还挺尴尬到了后来加入了很多沉默和空镜(人物又不说话,可能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沉痛,但是很难带入,时间还是太短了
感觉不仅有女性凝视(女主角就像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虽然漂亮但是漂亮的又很诡异)还有男性凝视(不知道男演员在干嘛...)
三皮到底为了啥存在???
但是关键是,到了大四揭露真相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导演前面为啥那样拍了
因为下大雨晚了半个小时,很怕看不懂后面的剧情(习惯性看了评价是个文艺片),但是看完还是爱了。不光是因为现男友,也为了这些年轻的演员和导演的勇气。
不得不说是很个人回忆的电影,渔船、小县城、码头等等,作为一个北方人,对我来说是一种从未看到过江边的小地方。假装成熟的少年们,眼里却满是迷茫,摩托、火锅、大家在一起就是好的感觉,以及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眼里满是这那个叫冬冬的女孩,看的我都嫉妒。唉,现女友暴露无遗。
后面的剧情发展带着悬疑片的味道
电影中依旧有很多想法是十分巧妙的,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它所传达出来的态度。
“谎言”磨去了人们的棱角,让原本的不法少年们变得沉稳成熟,同时带着虚伪。
电影以真诚而打动人心,又以真诚的逝去而直戳人心。
电影富有艺术感,回忆的黑白,镜头的柔光处理,恰到好处的旁白,人声的虚化,隐晦镜头的艺术剪辑恰到好处的重现,烛光下的歌声,甚至是弄巧成拙的广播声,这些细节的处理,加重其电影感和艺术美感,这同样很重要,毕竟,还有许多口碑同样不好的电影,你甚至很难称其为电影。
虽然有不少人写了《抵达之谜》的影评,但少有从性别角度切入的。近年来“性别”正成为最能牵动共情和引爆公众的话题之一,女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国内的互联网空间,“女权”一词在很多时候已成为贬义词,主张女权在很多场合被讥为“一手好拳”“拳师”。怎么看待性别?如何看待“女权”?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笔者以为,我们至少应该能够察觉到《抵达之谜》中明显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对女性的不尊重。
男权心理的典型表征,就是暴力。在这部电影中,暴力贯穿于电影的始终
首先说下,我是粉丝,我有滤镜,所以四星给李现,一星给故事情节。
冲着李现去看的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演员的演技都还不错,不止赵小龙,东东也不错,方圆儿的混不吝,三皮的遮遮掩掩,大四的强装镇定…有稚嫩也有惊喜,最后在车里落泪的镜头是印象很深。
如果把这部电影当做悬疑影片来看的话其实是不合格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没有很深的悬念,没有烧脑没有反转,节奏也比较缓慢……
但是如果不下定义地去看片子,看完之后也会得到一些惊喜,比如还原的那个年代的感觉
关于抵达之谜的观影感受,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一看。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