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剧,是在2016年。第二次看,是2022。TVB的剧也看得多,但这种故事风格,却是本剧独有。这部剧有一种难以取代的风味。两次看我都感觉到温暖。第一次看《香港人在广州》,我看到的是广州城市的变化,注目在香港和广州两个城市不同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二次看,我更在意人与人之间那份温情,那是广州或是香港,都已经逐渐消逝的、珍贵无比的东西。
黎耀祥(坚毅)的故事线我十分喜欢,我觉得他身上有着一种光,这种光是足以照亮他人的。尽管他在富贵的时候一朝得志,可是在跌落的时候也从未失去信心
98年生人,在粤西地区长大,后来7岁去了广州定居。
那时候每次回老家蹲墙角的老人们都说我去了香港,但是我老家一点也不贫穷,珠三角有什么我们老家也有,流行什么我们老家也有。
那时候我表舅父表姨,还有好多亲戚都去了香港定居,在广州打工的年轻人也挺多的,但是老人家还是会分不清广州和香港。
而且现在老家发展得跟3线城市一样光鲜亮丽。
小时候没有啥记忆,这个剧让我意识到我们以前去广州这个引以为豪的城市,原来是这么落后的。
祖国真的发展太快了,改革开放真的进展惊人。不是这个电视剧
至今依然没能对这个结局释怀,铁哥已经下定决心和可风一起,可风也是真心爱铁哥,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分开了,最后可以看出两人的遗憾,特别是可风,从眼神,举动看出来太遗憾了,我相信她肯定是不幸福的,阿铁更多的是内疚,不安,可怜的可风,如果能够出个续集就好了,这部剧真的很精品,我反复看了很多次,看得多了不想看了,不忍心可风一次次受伤害
微博上偶然看到这部剧的介绍,发现很对自己的调调,才匆匆忙忙恶补了一下儿时错过的经典,没想到居然像上了年纪一样陷于追忆不能自已。
不得不佩服本剧的选角,每个人感觉都是本色演出,你不会感觉到任何的违和,很自然就回到了剧中那个曾经无比熟悉的生活过的年代。
剧中反映的是回归的时代背景下两岸三地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冲撞,今天来看,更多了90年代广州的集体回忆这一层意义。全民炒股、个体户暴发户、万元户、陈村种,还有小平的名言,都是那个年代特定的产物,当时年幼的我虽然不明白但也算混了个耳熟,现在再次听到竟像老朋友重逢一样亲切。
“我叫坚毅,坚定的坚毅力的毅”,90年代,真的有许多像坚毅一样的长辈从农村到城市,凭借坚定和毅力白手起家,共同构筑起今天广州的繁荣。那时候的年轻人,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人人没有微博,同时也没今天那么多的空虚迷茫和无病呻吟,可以一心一意为看得见而且摸得着的理想去奋斗,靠知识和拼搏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真的让我著迷。
祥仔一家绝对是整部戏的亮点
《香港人在广州》播出时正值香港主权移交前后,围绕以余颖铁代表的香港人对大陆一切抗拒的典型心态,但为世所迫希望到广州有所发展。吴坚毅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犹在耳,余颖铁与周、吴和柴的感情关系从一开始到因为男方与柴可风萌生感觉而泛起涟漪,伴着最后事业起落而回归原状。
第一集中因看书错过公交的女子,干净短发,朴素的一条恤衫,一袭长裙,脂粉不施,眉目间,清纯的有如一片春天里寂寞的风景。整个剧最喜欢的就是她。那时的张可颐真美。
男女双方大学热恋的,如果毕业后一个工作一个出国深造并承诺学成归来后娶她的人我都觉得不靠谱。果不其然,太遥远的距离加上相异的生活环境慢慢的感情变成浮夸;没有太多的伤心就邂逅了表姐夫的爱恋,热恋时仿佛每个细胞都有了活跃的姿态,可不是所有的结局都美好,建立在表姐痛苦上的“幸福感”=“罪恶感”。我觉得可风唯一的错就是相信了一个离婚手续未办全的男人的承诺。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怎么忍心伤害别人?只好让自己的感情再会在回忆里。接受了大学恋人的忏悔
【香港人在广州】原来广州以前这么落后,祖国真的太厉害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