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veryone pull out a shitty paper. I’d like to assess where your individual writing stills are. Okay! Here is the situation, you’re dead. Alright, write a brief but detailed essay about what a friend or a parent might say about you during your funeral.
每人拿出一张草稿纸,我想看看你们每个人的写作技巧如何,好的,情景如下,你死了,简要的写下关于你的各个朋友或家人会在葬礼上如何谈及你的短评。
2、
看了两天后才来写这段文字,印象逐渐模糊,脑海里不断闪现的是AB大大的特写的脸,忧郁的表情,低沉的声线,时而中断的陈述,在昏暗的房间里,他的回忆他的感受被放大。
影片运用颠倒式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把事件和时间剪碎了重组,过去种种解释了今日发生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每个人早上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出门,晚上回家再把问题带回来。”这句台词让人感同身受。生活远比看上去的复杂,那些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被一层层的沉淀下来,变成心里的隐疾,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可以伪装的很好,只有在压力无法排解,情绪到了无法控制的那个临界点才会爆发。AB在片中情绪化爆发有很多次,或者流泪或者愤怒,他天生是敏感的人,对周围的人会有一种近似悲悯的关怀。他收留陌生的雏妓,关注她的伤口,给她一些中肯的告诫。这些在他认为可以保持距离的关怀,让这个女孩感受了黑暗人生的唯一的那束光。对她来说,这就是全世界了吧。
同样的,梅丽迪斯——那个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在学校得不到友情关怀的女生,AB课上的发言给她的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
Our young men
你们这一代年轻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话:所有的家长都要培训,而不是在家尝试!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女教师因为女学生不想上大学而破口大骂,说看着她们一个个的堕落!
最令人深思的是一个个教育者却连自己都拯救不了,何去拯救别人,男主作为一个教育者非常想要拯救别人却无能为力的悲哀。
《超脱》这部电影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每一个画面都在述说着一个道理,每一个画面都令人深思。这部电影看似杂乱却如此的现实,把黑暗深挖出来令人感到不适应!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民所要去关心的问题
小说家加缪这样说:“母亲死了,我一滴泪也掉不出来...",亨利和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家庭,甚至和他的自身也落入了同样孤绝的境地。 Detachment,亦即绝对孤立,和一切脱离了联系。
影片毫不避讳地把亨利放在局外人的位置,代课教师的身份也如此明白昭彰,他甚至不需要和学生们多待上一个学期便要离开。在开篇则直接引用了阿尔伯.加缪的句子:"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亨利的特写面对着镜头,在幽暗的室内面向镜头陈述,但其实并无人聆听。片中充满了介于旁白和独白之间的呓语,内心的声音如诗歌一般,描述的却是惨不忍睹的现实。
亨利纠缠于童年目睹母亲自杀事件,数段的闪回不过在重复心理学的陈词老调,影片甚至暗示了祖父,母亲和亨利之间暧昧不清的乱伦关系?试图为他的状况寻找逻辑上的理由。按照佛洛依德的说法,所有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都是来自于同年亲密关系模式的复制
布罗迪在影片中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通过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来超脱目前的生活。”可是这群问题儿童却无法意识到自身在未来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将来所要面临的糟糕生活。而意识到精神力量的布罗迪也没能够真的超越自身的社会属性,反而陷入更大的精神矛盾与折磨之中,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弥漫在整部影片当中。
我们真的能够通过读书等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属性吗?
至少导演持否定的态度,屌丝不因为读了康德就不是屌丝了。而真正的痛苦感则来自于意识到自身缺陷却无力改变的现实,眼看自己一步步走向悬崖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也许知识的作用仅限于提供一个美丽的幻想,就像置身于崩塌的厄府中,灵魂体验着毁灭的快感,却忘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超脱】《厄舍府的倒塌》——爱伦坡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