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啊。看到有评论把食草龙和食肉龙分别比作人类和血族,哎,为什么不思维开阔点,联想到动物和人类呢。
Heart经历了我一样痛苦的过程
当有一天 我认识到我筷子夹着的肉 是其他动物用生命换来的时候 我就吃素了 可能因为从小就惧怕死亡 我对尸体有着莫大的恐惧感 连自己养的小狗死了之后 我都不敢碰 这样的怯懦之人 又怎敢再吃其他动物的尸体?
我是杂食动物 我有高等智慧 我会思考和判断 我可以选择不去吃肉 不去吞食别人的苦难
我相信人的自我调节机能肯定能让我适应这样的饮食习惯
我不了解Heart同学的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样拧巴和纠结的 但是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了断才可以 有人怜悯心很重 却又舍不得鲜美的肉食 于是说什么自己不吃“现杀的动物” 对此我实在是理解无能 求解释!吃就是吃,不吃就是不吃。
是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童话故事。但也有着非常非常生动的现实意义。看完之后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挺多的。也没有耐心想究竟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
第一个主题,是成长。可能对于heart来说,他最大的成长就是获得了一种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吧。出生在和自己天性截然相反的环境中,本能苏醒后选择独自面对,到收养umasou,再到回家救妈妈和兄弟。heart从一个人,到一个人,再到一个人。之所以他能成功,或许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善良。
这或许是第二个主题,善良与爱的传递。三代同堂,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编剧挑选丛林法则最严酷的恐龙时代,书写了一段出水芙蓉般的“童话故事”,如何既展现基因与“heart”的碰撞,如何在哈特边吃肉边吃素的矛盾中自圆其说,将决定该部电影的上限水准。
肉食动物不吃肉就会死、刚出生的动物会将第一眼看到的视为自己的血亲,这都是基因的先验;生物后天的成长的一条主线是在基因的基础上形塑身份认同,而在编剧看来,“心”的塑造是对身份认同进行形塑的关键。整个故事就是在“基因”与“心”的碰撞之中展开的,其中也夹杂了对于父权的解构、对于族群的解构。
草原上的食肉龙
故事非常感人,讲的是一位草食类恐龙妈妈收养了霸王龙宝宝哈特,霸王龙长大变强大的故事。这是一一场关于亲情的故事,我看过绘本,但电影更能触动眼泪,萌点,笑点,哭点让整个影片充满了惊喜。哈特先是从小被不是同类的母亲养大,母亲和哥哥给予它很多的关爱,一场意外中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它离开了母亲和哥哥,从此独自生活,而可爱的小甲龙“很好吃”这个时候出现了,把哈特当成了爸爸,每天生活的无忧无虑,而哈特却老是想着离开,也不忍心吃它,当小甲龙有危险的时候它总是第一个出现
起初刚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温馨和治愈,很好吃又可爱又萌。
现实的生活里,童年的经历往往会跟随我们一生,往往一生的追求都来自童年的缺失,这是心灵的魔咒,可是我们是凡人,心灵里总是会有柔软的地方,总会有某个人走进你心灵的地方,让你百炼钢铁绕指柔。
很好吃的可爱,呆萌,治愈的从未走过真正成长的“爸爸”.是很好吃的陪伴让它成长,懂得付出,和守护。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自己的城池,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只是在不同的年纪阶段里我们的使命也不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爱你。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的暴龙老爸》:亲情是超越食物链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