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今年1月,《少年的你》入围柏林新生代单元,然而后来官方却宣布退出柏林展映。
5月,《少年的你》宣布定档6月27日,最终还是没能如期上映。
10月22日,《少年的你》突然宣布重新定档10月25日。
几经折腾,这部电影终于与我们见面。
据说《少年的你》前前后后一共删减了7分钟,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对影片降低了期待,结果没想到比想象中要好。
虽然也有一些缺点,但总体而言是中等偏上的。
豆瓣8.7分是有点偏高,但7.5分还是有的。
同样是讲校园霸凌,比去年的《悲伤逆流成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本来是对这个电影完全不感兴趣的,但看到豆瓣上分这么高,顿时好奇了,所以最后还是买票看了。
结果是不错的,演技很好,摄影处理不错,情节转折也完整,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再想想导演还是曾志伟的儿子(当然人家也是一位很好的导演和演员),于是也就更觉得电影不容易。
2010年6月的盛夏,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同学的书桌桌肚里被恶意洒满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业、课本、桌椅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只剩6天。
多年以前,一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日子,教室门口突然稀稀拉拉地站着十来个人。彼时,我还是一个高三学生,对未来一片迷茫。而他们个个眉头紧锁,眼神低垂,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从那天开始,我们便一同淹没在书本和试卷的海洋中,直到来年的7月6号(当时是七月高考)。我们是同班同学,但他们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了。为区分彼此,我们成了应届生,而他们被统一称为复读生。
有人祝我的小孩被暴力,让我重新编辑,没问题。可见这电影果然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本文讨论的是:是否较为严肃的现实题材适合以情绪化的渲染方式做商业化类型尝试。
【少年的你】致陈念,致周冬雨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