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塔可夫斯基果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前三名吧,怕说第一会被怼。到现在为止,看了他4部作品,每一个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接下来浅谈一下我对飞向太空的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讽刺了人类中心主义,说白了就是我们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世界,获取知识不过是让真理更加被蒙蔽了而已,因为知识不过是建立在人类的先天直观和先验逻辑之上,是提取于人类的逻辑理性与官能经验之上,一切都以人为基础。可是,人类并非万物的尺度,宇宙的中心,所以我们真的能认识宇宙吗,电影给出的答案是,不能
塔可夫斯基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我觉得影片具体呈现了“意识”这一概念,它得到了很好的表达。问题在于,影片中有着太多伪科学的招数。轨道空间站、器械,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深地感到厌烦。在我看来,现代的、科学的东西象征着人类所犯的错误。现代人过于关心物质性发展以及现实的实用性的一面,他就像一头食肉动物,只知道索取,从而使得人类对超验世界的兴趣消失殆尽。今天的人类就像蚯蚓一样:一条吞食泥土的小管道,身后留下的是一小堆一小堆的泥土。假使某一天他吞食了整个大地,使大地因此而消失
Solaris说如果世界二能实时反馈到世界一,将会有什么样的伦理问题。小说家、艺术家、导演,可以把世界二用比较长的时滞变成世界三的东西,而世界三是在世界一中稳定地存在,改变着世界一。
据说,托尔斯泰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安娜(不是人物原型)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第一次接触原著作者S. Lem的作品是Cyberiad中的7th Sally,故事也是讲世界二/三(超级网络游戏服务器单用户版本)如何颠覆世界一,服务器中的公民最终征服了世界一。
可以看作误入“虫洞”打开了“平行宇宙”,哈里的不断出现不过是其在不同空间的存在。
可以看作类似《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作妖,只不过这里是怼海洋进行射线导致太空舱出现异象。
更可以看作一次太空旅行后太空人的噩梦,在现实、过去中不断穿梭。
若与《乡愁》、《牺牲》、《潜行者》乃至老塔其他几部片子对照来看,这又是一部自我“复制”的片子,主题依然是:中年危机的显性呈现,俄狄浦斯期情结的“永恒轮回”
《飞向太空》讲述男主苏联科学家凯尔文因老友吉巴里安之死来到索拉里斯星球上空的空间站,在此之前他与父亲告别,听退役宇航员提起星球上海洋会变成涌动的淤泥,上空出现了巨大的孩子的幻影,而这孩子正是另一去世宇航员孩子的样貌,凯尔文当时不以为然,认为是宇航员的幻觉。在家中带着妻子的照片,飞向太空。
空间站在几十年来因为异常与人员自杀,研究毫无进展,已经只剩下了最后两个科学家,随和的斯纳德和冷峻的萨托里奥斯,二人对此地的情形吞吞吐吐,只说可能会看到其他人
飞向太空:空间站之外,好啊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