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因为李馨巧,因为《激战》而喜欢上了这个荧幕上乖巧可爱懂事的小女孩。最后看完也没有让我后悔看这部电影。尽管有人评论说,她在里面的表演做作,但我想她始终还是个孩子,不妨碍我喜欢她。
电影也很好,制作不精良,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缺点,但这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里的一开始出现了一大片田野,田野里坐落着一幢有着红屋顶抽象派风格墙面的安老院。这个安老院太不一样,从它的建筑风格就可以看出来。有个设计师经常设计一些奇怪的衣服,可以帮助抓痒的衣服,可以变脸的衣服,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他像在逗老人开心,又像只是在替老人打发无聊的时间。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老人们快乐的样子,有3D电视可以看,有老朋友们陪着,虽然还是会有儿女不在身边的失落。
然后电影开始转换场景,阿福和儿子去吉隆坡看母亲,林叔偷偷地搭上顺风车也来到了城里。一系列小故事开始展开。
电影里的几个人物,阿福,多好,儿子阿boy,两个林叔,林凤娇,阿弟和小孙女,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是同样的简单。他们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通的人,有着很普通的生活
阿牛创作风刚刚过去不久,
另一套本地创作又划来一大阵风,
听闻的剧情消息都是有笑有哭。
我也赶紧买票捧场,抱着很大的希望。
搞笑片段不会少,
感动画面少不了,
也有一片乡间漂亮的稻园。
马来西亚语,华语,粤语,闽南语。。。全部登场。
故事段段麻麻,
无法全意投入。
捧场原因就因为它是本地创作。
当然是去看了《天天好天》这部本地电影。制作比《大日子》更好,《大日子》是弟弟叫我看的,他说不错。由于《大日子》,朋友特地去米昔拉度假,以为拍得出类似的渔港照片。近来报上大肆报道《天天好天》,所以也去看了。原以为画期不会久,过了数天去看仍旧在上映,而且散场走出戏院,人潮是拥挤的。
戏是感人肺腑的,是圆满结束的,不过还是有遗憾吧。
那个兔娃娃的阿公回去老人院之后,她回复过去的生活模式,妈妈没空理她,女佣会确定她温饱,但电脑网球是独个儿玩的,秋千旁边的位子是空的,文化作业没人帮,长幼有序没人教。
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来?自家亲人比不上蓝天白云、绿田地大树荫,还有一众臭屁老家伙的调侃。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来?转为单亲妈妈的女儿成天扑上扑下,为生计操劳,对主任老师说,不是不想多关心女儿,而是无法,因为糊口是燃眉的。剥削人性的工作,城市的正常规律。
妈妈远远看着台上的女儿与阿公的合奏,哭得稀里哗啦,百感交聚,接着抹泪吸气变脸,带着笑容上车向客人介绍下一个行程。由不得她矫揉造作,全家由她扛起
《天天好天》,聪明而明媚的电影标题,同青元导演另外的一部大马华语贺岁片《大日子/wohoo》,制作公司“wohoo”,拟声又关联。
一年总有这一天,相见、相聚、相濡,充满热烈、洋溢温情,永续着华人温存质朴的不变情意。
会继续关注大马的华语电影,听海外华人的声音~。
天天好天:精益!$好天之后呢?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