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还是叫“一个国王在纽约”好。翻译为“纽约王”会给人其他的错觉!
除了卓别林本人之外,很喜欢片子中的女主角,那个英国女子道尔•亚当斯Dawn Addams 扮演的电视广告专家安•凯Ann Kay;还有卓别林儿子迈克尔•卓别林Michael Chaplin扮演的鲁珀特•麦可比 Rupert Macabee 。
道尔•亚当斯出演了一个美丽、体面而又是进取的、积极实干的美国媒体女干将的可爱角色,代表了离开美国的卓别林对于美国仍然存在的真心的留恋。道尔•亚当斯1930年生,拍摄此片时27岁,风华正茂;但以后她拍摄的影片很有限。1985年死于英国,年仅55岁!
迈克尔——卓别林的这个小儿子所扮演的鲁珀特,确实是导演思想中某一方面意识的体现。问题是他完全把这个角色演出了特点:生活中他是否是个神童,不得而知;但在影片中,他确实是个旷世罕见的“神童”,一个思想奇才!
查到了这个影片的演员表,原文以及整理翻译成的中文,如下:
A King in New York (1957)
Cast
Charles Chaplin ... King Shahdov
Maxine Audley ... Queen Irene
第14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纽约之王》,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异地国王们无处可寻的评价了!
果树:
虽然充斥了尽力的自反与跟上世代,但仍旧不时显现出乏力与脱节。
节南山:
看过默片时代的卓别林反而不习惯本片了。没有了默片时代夸张的动作,本就不及基顿的卓别林就显得更无所适从了。
落霞孤鹜秋水天:
麦卡锡主义破灭后的共产主义电影,卓别林少了份皆大欢喜的温情,剩下的全是无奈与痛苦,背叛者居庙堂之高,进步者处江湖之远。
我们敏熙:
虽然蛮杂的
《一个国王在纽约》电影剧本
译/刘芃如
全景,俯摄。皇宫门外,人群如潮水涌来。喊声震天。
字幕:
现代生活有不少小烦恼,其中之一是一场革命。
(画外音)我们要……
中远景。群众冲进宫门。
(画外音):……夏多夫的脑袋。
宫庭内景。从宫中望出去,群众蜂拥而来,奔上石级。
画面化入中景。群众继续奔上石级。
画面化入内景。国王宝座空空如也。俯摄。群众飞奔而前。
一个革命分子:他在哪儿呀?
第二个革命分子:他溜走了!快!快到国库去!
他们又飞奔出宫,一片呐喊声。
画面化入中景
不再演绎流浪汉的可怜,不再有那两撇标志性的小胡须,不再无言只用敏捷的行动与权威抗争,甚至,也没有了几近荒谬的生存处境,而是穿上了皇帝的衣装。
但他依旧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卓大爷。即使,他不再有他再无声片中标志性的装束,即使,他开口说话,甚至以皇帝的高贵身份。他依旧是那个不谓权威,反抗荒谬现代化,真诚而可爱地表演着地卓别林。
这个纽约王,虽是皇族身份,却是个流亡之君。虽有核弹计划,却只是一具空壳。虽自尊满满,却不得不因窘迫的处境,而出言广告,饱受皮肉之苦。这哪是我们世人所以为的高贵身份,这样的身份,与其说是万人之上,不如说是负累,不若说是徒有其名的流浪者。
在麦卡锡主义盛行,媒体泛滥,隐藏摄像机和监视者无处不在的美国,哪里还有言论自由。诚惶诚恐的人们局促地生活在现代化了的城市机器中,那些高耸的楼房,喧闹的现代音乐,甚至是电梯里的消防栓,都成了干扰这个流亡之君正常生活的元凶。这哪里是自由的纽约。只是被现代化粉饰的沙漠。
纽约王,依旧没有离开卓别林电影的母体——现代化导致的异化
这是Charles Chaplin晚年时期的一部电影。虽说已经是Chaplin的晚年,但他还像年轻时那样,在电影这个舞台上尽情耍宝,比如淘气的将手指伸进了消防水龙头,比如如小鸟般跳进浴缸……,他还干了自己年轻时都没干过的"壮举"!在电影中扮演哈姆雷特!(说真的,我还从没见过如此慷慨激昂的,演绎此君的【笑】)。
但在彼时电影公映的1957年,Chaplin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了,他在这部电影中,嘲讽了当时流行于美国的几乎所有电影类型(西部片,黑色电影,爱情电影),他也看不惯此时此刻早已在美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所谓“商业文化”,(影片中,Shahdov国王在美国成为一个广告明星的情节,就是Chaplin为了表达此种思想所设置的)。
Charles Chaplin绝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甚至也绝不是仅仅是一个所谓的“表演艺术家”,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勇敢的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一切强权作抗争的伟人!
影片中,他假借一个小男孩的口说,“我只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但他们说我是个共产主义份子!好吧!那我就是一个共产主义份子!”
纽约之王:卓别林的有声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