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回忆杀啊,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就涌现出来了。其实故事很简单,但是又十分耐人寻味。
皮皮鲁不想变成兔子,但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洗脑”下,都认为变成兔子才是好孩子。这就像是今天的教育,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听老师的话,就是服从。可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所有的孩子千人一面,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想想就让人觉得恐怖。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权衡方面,故事也极为现实地反映了现状。双方互相推诿责任,都希望对方能在孩子的教育中承担更多。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相互协同,并且都做好分内的事。
陪儿子看完《驯兔记》感慨颇深,反省一下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真是让我大彻大悟,钦佩郑渊洁老师的作品,魔力童话,轻松中能领悟很多教育的真谛。
长大后的我们,在忙碌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总认为有学校,有兴趣班就够了,看了这个片子才惊觉,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需要适合的方式,家长占了最大的因素,不能随波逐流,孩子的成长就一次,不应该因为工作的忙碌,悄悄的就错过了,这样也许未来的我们会遗憾,会后悔,毕竟有父母陪伴着一起长大才是最幸福的童年。感谢郑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童话
作为成年人,应该反思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
在现实里观察,大概有这么几类:
●变成了兔子,但自己不知道的。(茫然类)
●变成了兔子,但认为做兔子是对的。(无知类)
●红卫兵兔子,谁说规则有问题,就抨击谁。不问是非,只看立场。(无知、愚蠢且自卑类)
●变成了兔子,自己知道,但是没发现成年之后仍旧是兔子。(自以为是类)
●知道自己是兔子,正努力学习独立思考,努力做回自己的。(反思自救类)
●未变成兔子的。(极少数)
很多八零九零后对郑渊洁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不少人的童年读物,《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更因其诡异的画风和剧情被很多人视为“童年阴影”系列。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扮演了一位另类启蒙者的角色,他的作品不同于其他少儿读物一味歌颂真善美,更多了一丝批判的味。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听话就行了。
而郑渊洁第一次站出来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想法,你们应该为此骄傲。
郑渊洁鼓励孩子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驯兔记:努力脱掉兔头的我们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