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看的,简单补评一下,当初看这部电影咋看咋别扭,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了。
抛弃掉电影上映时代的LGBTQ、自由主义左翼等等全球范围的政治文化运动,我只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Lili对待与Gerda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态度?
Lili通过穿女装、化妆找到了欧美自由左常常喜欢挂在口上的“自己”后,ta对Gerd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说与此前一样仍然爱她,那为什么Lili无法接受拥有女性身体的同时与另一位女性结为伴侣?换言之,Lili变性成功后,重找男性“真爱”的行为$#
跨性别话题于电影其实完全不是新鲜事,无论是小众大众,大牌演员,大牌导演都有涉足跨性别话题的电影,其中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且年代跨度也不小,所以这部丹麦女孩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我实在是很无语。好吧,一个新近人气导演,一个新科影帝,从影子都没有就开始锁定各种关注,事实上也因为这样的关注度让一个本来很有看头的故事糊掉了,真心可惜。
我其实挺喜欢电影的色调,明亮,浓稠,华丽,慵懒,非常符合欧洲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格调。但是这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所有的情节都是一抹而过,小雀斑各种美嗒美嗒美美嗒,然后~~~就没然后了。艾纳为什么穿女装了就发现自己的女性内在呢,格尔达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格尔达作为一个文青,30年代欧洲的lady gaga的心情又是怎么变化的,这到底是姐妹,情人,闺蜜还是什么玩意。艾纳和格尔达双方的性取向是怎么流动的。作为世上第一个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她是如何经历的,她如何适应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如果对应身边的所有人,怎么又会近乎于偏执得要去做进一步可以说是高度实验性的手术
讲述1931年第一位跨性别变性者的故事,政治正确的氛围不浓,可惜资产阶级空中楼阁的虚浮性太强,还是只像在打扮小姑娘。
开篇是油画般的画面,艺术与美的具现。构图与配色都堪称绝妙,优秀的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哥本哈根,赞叹不已。
整体的蓝调烘托出一种忧郁的氛围。高潮部分出现的暖黄与灰蓝撞在一起,显得温暖又美好。
看这部电影时我很难产生对莉莉的同情与支持,反倒只剩一种对类似同妻行为的厌恶与反感。
本片几乎没有世俗对埃那变性的直接评价
想看《丹麦女孩》很久了,原因应该是对小雀斑如何演绎这个角色很是好奇和期待,事实也没有让我失望,每一个眼神,嘴角的牵动,都在演绎着主人公内心极其丰富的变化,尤其在最后她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个真实完整的她自己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喜悦无惧溢于言表。那是极其幸福的笑容。影片开头的几幅风景画面就很打动我,Lili的服饰也搭配得非常美。那种女性在追求自我过程因为追求强大而丢失的羞涩之美,在Lily身上却得到了某种呈现。Eddie 扮演的Lily很丰富,很打动人,有种不一般的美
Lily全程媚态两眼放电。似乎这就是他转变成female的唯一表现手法。
我没办法知道温柔、细腻的特性是否可以存在在男性身上,但至少作为一个女性来讲,我不认为当一个女人就等同于一跟人眼神交汇就眼睛抽筋,不认为哭哭啼啼变身抖m是女性特征,也不认为坚毅、勇敢可以随性别的转换而消失殆尽。
小雀斑在这部戏里穿丝袜、露器官、抛媚眼抛得眼角鱼尾纹多了几十条,为了表现出女性特有的媚态使出了十足的功夫,可也只演出了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
太多人误解了being female的方式和意义
是去年老师给全班放的片子。
影片第一段很直接给出了特写,艾纳被妻子临时支去当人物画像模特,事后久久没有换下来。他抚摸着裙子,穿着蕾丝袜,不舍又眷恋。
格尔达渐渐了解了他心中的想法,而艾纳对自己的认知也不仅是对自己化妆后鉴于艺术的欣赏,而是真正认知到了自己的人格。
他开始破茧,一步步尝试着更近一步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他给自己取了个女性化的代名叫Lily.
他开始试着当人体女模,开始尝试化妆并以女性的形象与男子约会,男子知道Lily的性别但表示并不介意Lily是男生
“丹麦女孩”How have i ever deserved such love.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