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7年8月21日)
曾因《季风婚礼》见识了印裔女导演米拉·奈尔,也因此获知其银幕处女作是《孟卖,你好》,之后是小成本影片《密西西比马萨拉》、接着是以16世纪印度为背景的《欲望与智慧》、再后来是曾获得金球奖的电视电影《歇斯底里的盲目》以及场景奢靡的《名利场》,然后就是这部又被译为《同名人》的《同名同姓》(窃认为,这两个译名都不足以表达影片和原著《The Namesake》的精神)。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长的印裔导演,奈尔似乎需要用光影来诠释很多和她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堆积在心中的困惑和迷题,特别是那些有关归属感的问题。“一代人牺牲了自己,将机会留给了下一代”,然而,下一代却可能已完全异化,成为上一代的陌生人,也可能脱不掉血液里的东西和与生俱来的烙印,更有可能的是陷入没边没沿的困惑中且迷失了。到底该怎样认知自移民潮以来,每个移民国家乃至移民城市里移民家庭所面临的心理失衡和混乱状态,新一代是该被同化并摒弃自己的根,还是适度融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再或者
2012年4月18日上午8点到10点,我们文化课老师放给我们欣赏这部电影。真的是不很温情的印度电影,让我想起了土耳其电影《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和《大鱼》他们都有讲父爱的部分,从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到最后儿子彻底理解父亲,这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别担心,男孩终究会长大!
印象最深的还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也许他们的结合最初不是因为爱情,而只是双方条件适合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爱逐渐加深,是一家人也是恋人,爸爸是爱妈妈的,从最初第一次见面的羞涩,到第一次冲妈妈发火然后哄她笑,到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到最后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选择离开,为了妈妈帮家里装保安系统,教会妈妈一个人在他乡生活,自己独自一人在他乡打来电话告别,到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离世身边没有人陪伴,爸爸对妈妈的爱是深沉的,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相亲结婚,年轻的时候时常吵架,可是风风雨雨已过去24年,现在他们感情很好,相互陪伴。最大的幸福就是平淡相守一生,你爱我就不要先我而去,留我一人在这世上。
说一件相干又不想干的事情,大约五年前,我乘坐火车回家看望父母,在火车上阅读贺拉斯的《诗艺》。当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着实让人头皮发紧,我竟然无法读完。不想我的对面坐着一位老先生,对这本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看着窗外,对我说,读不懂很正常,也没有必要读懂,应该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年纪大了就会懂。
再说一件相干又不想干的事情,五年后的前几天,我渡完暑假,离开家乡回到大学返校。回来后就是吃喝不断,杂事满身,完全忘记了上车前母亲叮嘱到了要挂个电话报平安。后来母亲打电话过来我立刻哑口无言,连道歉也不好出口。
所以,今天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能仅仅说是共鸣了。在这个电影的开头,当父亲年少时,他乘坐拥挤的火车去家乡看望父母,手上是一本果戈里的《外套》,对面的老先生对他说,要走出去看看啊。如果说和我相比情节有所误差,那么只有之后的惨祸了,老先生一定是死于火车里,而年轻的父亲把生还后的每一天都当作恩赐,之后他去了美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果戈里
【同名人】令人震撼的剧情片 追随你的赐福——评电影《同名同姓》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