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血腥的电影,更是一部残酷的电影。如果说“血腥”是血洒的一瞬,那么“残酷”则是血在地上冷却的漫长煎熬。说起血腥,或许那一个炮弹爆炸后下起人肉血雨的镜头是血腥的极致,给予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但若论起残酷,这部电影的残酷是这些年轻人在战前的欢愉,因为残酷是个过程,是美好落入悲惨的过程,其中是美好使得最后的寂灭残酷。
这部电影的残酷是看不见的部分,比如送信男孩从活生生的人到一具尸体的过程,是引起人肉雨的炮弹落下前手拿鲜花的小女孩到手持相机男子四处寻找她的过程
这是一首用血肉写成的诗。如此直接与强烈的爱与恨,如此夸张放大的表现手法。写得好,导得好,拍得好,演得好,剪得好。何必强抑冲动,给个冲动分又何妨。
每个宁静的早晨男主都要在街对过扮卓别林与家人道别,最后一次,含泪表演,参加起义。
孩子们怀着参加夏令营的心情上了战场,情侣间还羞涩地勾着手指;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接吻,子弹划出优美曲线从身边绕行;在“血与人体组织雨”中疯狂搜寻爱人;吊着血淋淋的断臂与女人调情……
用唯美的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残酷,更使残酷加倍
有人说这里有战争片史上最怂的男主角。。没错,当你淌过全片,置身血肉交纵的敌对画面,真实的战争里没有美式的英雄主义,甚至为了爱情的女孩们也能扛上枪支,奔赴前线,守卫家园。
影片中空袭出现的人肉弹雨,德国进驻波兰后,人尸如山的堆积场景,如此血淋淋而又残酷真实。
战争让家园不在,爱人不复,亲人亡故,前半段有多唯美温情,后半段就有多悲情惨绝。然而和别的战争片不同的是,影片突出女性的坚强,男主的怯弱,也许是在反喻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波兰人民在二战所遭受的创伤,以及释放的平凡人性悲歌 。
就如二次大开片之初,面对小胡子有咄咄逼人,皿煮小伙伴们各种绥靖退让各种卖基友,卖了奥地利,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就是想祸水东引让小胡子大林子死磕,嗯嗯,基友就是用来出卖滴,最后卖波兰实在拉不下脸皮了,就玩奇怪的西线,妄想小胡子打下波兰后就东进与大林子死磕,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木有?
SO,伦家现在都不提这个茬,更不好意思搞神马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庆典了…….
到是当年被卖惨了的基友波兰拍了一部好片片《浴血华沙》,剖析自己剖析的很深刻;不论男女开始参加时满腔热血兴致勃勃,就像参加夏令营还能搞点风花雪月滴情调,一遇强敌不论男女猪脚都是一路狂逃,走投无路就全部杯具,一群风流倜傥风华正茂的小正太小萝莉,真心让人怜悯哦,片片自我反醒的很深刻,这是皿煮小伙伴的长处,就如片中所述;华沙起义的时机选得很准,恰是在小胡子和大林子死磕完明斯克会战,毛熊两个方面军都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小胡子更惨,镇压华沙起义都抽不出像样的正规部队,一群惩戒营的罪犯粉墨登场,加之小胡子暴跳如雷要抹掉华沙的命令,华沙能不杯具?乃想么
1944年,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苏军前锋进逼华沙,波兰人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发动华沙起义。希特勒调来了最精锐的武装党卫军,在顶住了苏军的攻势后,开始收拾华沙的起义军,起义军投降后,作为惩罚,德军把尚存的建筑逐栋进行爆破,彻底把华沙变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电影讲述就是这个历史背景的故事。
影片中还刻意表现的起义军中缺乏三四十岁的领导者,起义军多数都是18,9的半大孩子,这些细节,就是直接影射卡廷惨案对波兰社会结构造成的伤害。卡廷惨案就是苏联人1939年在和德国人瓜分波兰后
浴血华沙 Miasto 44 (2014)
导演: 扬·科马萨
编剧: 扬·科马萨
主演: 乔瑟夫.帕夫洛夫斯基 / Zofia Wichlacz / Anna Próchniak / Antoni Królikowski / Maurycy Popiel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4-09-19(波兰)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华沙一九四四 / Warsaw '44 / City 44
IMDb链接: tt3765326
首先来解释一下文章标题的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距离我上一次被战争片感动已经有17年了,这17年里出了很多战争片,感动了很多人,但都感动不了我,这说明我拥有跟钢铁坦克一样坚硬冰冷的心肠——当然不是,说明我对战争片标准高、要求严,枪林弹雨打打杀杀爱国忠君这些东西是满足不了我的,必须要专业,要有深刻的人性反思,那么17年前能但当如此重任的是哪部战争片呢?翻阅电影资料就会发现,是《拯救大兵瑞恩》。作为一部1998年的电影,它在视听上对战争场面的高度还原,是此后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在电脑上观看此片,子弹穿过冷雨掠过钢盔的那种凛冽感,仍然让人大呼过瘾。同时,影片的节奏堪称一流
《浴血华沙》2014年,这是一部让人绝望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