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说不上来心情,反正就是提心吊胆,从头到尾都在担心害怕本尼情绪的突然爆发,我只能说从头到尾这些大人都没能帮助本尼成为一个正常孩子,各种尝试都失败了,唯一能真正和本尼和平相处的应该只有巴法内老师了吧。
据说本尼遭受过幼年暴力创伤,在她婴儿的时候,脸上被扔了尿布,所以不能被除了妈妈以外的人碰脸,否则会崩溃。米夏朝本尼脸上扔毛巾,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引起了本尼很强烈的反应,尚且面对一个成年男子,一个9岁的小女孩就有这么大的能量
首先,有个概念,国内对小孩和对大人一样狠,不听话都是狠狠地打。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小孩很宽容,像女主这么闹事的孩子,剧中的大人一次次试着用爱包容,用爱容忍,只能说,德国社会福利体系发达、社工素质也较高。但是!!!女主一次次被劝退,最后甚至要去非洲,显然大家都忍无可忍了,只是发达国家不会打骂小孩,但一样会残忍地将你赶走。因为孩子还小,由于他们法律,他们的国家不能治她,等她成人了,就是妥妥的精神病!影片中男主提过一次,然后女主就乖乖不吭声,其实精神病是个他们不愿提及的真相
1、這個有意識的對系統的破壞,從性別框架開始,所以小女孩用男孩名字稱呼自己:班尼。
2、系統破壞者(systemsprenger,2019)和小丑(Joker,2019)不同,意旨上看,後者極力破壞而無建樹,是反社會的表現,前者則是體制局限的警示,因為故事主角尋求的仍是孺慕之情,回歸完滿和諧的家庭;至於故事人物,後者病態(罹患精神疾病的成年人)而前者任真(未馴化的動物,未成熟的兒童),像是戳破國王沒穿衣的孩子,指出現實世界並不完美。之所以說故事主角「任真」,不僅僅是因為年紀的設定
影片前半段只是觉得这孩子是个“问题”儿童,情绪容易失控,拒绝一切,紧闭心门,怕受伤害,想取得她的信任非常不易。
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细枝末节的感知。因为常年的居无定所漂泊无依,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聪明世故,知道怎么和大人迂回周旋,诡计多端。
在所有机构人员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拿这个麻烦怎么办时,她遇到了她的男伴读。在森林小屋里的时光,我一度认为能够让她的心安定下来,但我还是低估了童年阴影和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毁灭性的影响。她的心从没有一刻安定过
这部电影,我两遍以上后,才体会到它想说的事情远没有看到的那么表面。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光顾着生气了:这是什么样的熊孩子啊?这是什么样的不负责任的成人社会啊?电影看完,我希望熊孩子的结局是倒在雪地里的那个。
可是回看了电影的名字:系统破坏者。这个跟熊孩子完全无关的影名,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不是这么单纯的爽剧。于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汗颜:这不是天生的熊孩子,这是被大人们炼出来的熊孩子。
初看的时候,我想的是Benni就是现实生活的破坏者,唯我独尊
她的歇斯底里,婴儿时期被尿布遮住脸导致心理创伤,如今的大喊大叫,是被自己的情绪疾病所控制了意识,还是自己也想借此毫无顾忌地发泄出来,外露内心。她渴望爱,但却一直缺失。她想回到妈妈身边,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妈妈受到伤害,她的愤怒与疯狂,她的癫痫与暴力,让妈妈没有一刻可以放松神经。
她自残,她对某种一定要得到的东西的不放手,都是伤害着那些爱她的人,而她却以为那是她可以一直留在爱她的人身边的筹码与资本,她以为只要把需求大声喊出来就可以实现
“系统破坏者”‘’你不可以这么对成年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4412.html